第一百五十六章 雷法和法器﹙三﹚(2 / 2)

加入书签

这个字梵文读‘室利踞蹉洛刹那‘,意思是‘吉祥海云相‘,也就是呈现在大海云天之间的吉祥象征。它被画在佛祖如来的胸部,被佛教徒认为是‘瑞相‘,能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千百色‘。

北魏时期的一部经书把它译成‘万‘字,唐代玄奘等人将它译成‘德‘字,强调佛的功德无量,唐代女皇帝武则天又把它定为‘万‘字,意思是集天下一切吉祥功德。‘d‘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右旋,―种是左旋(‘e‘)。佛家大多认为应以右旋为准,因为佛教以右旋为吉祥,佛家举行各种佛教仪式都是右旋进行的。

“d”(读“万”)字符的历史:万字符几千年来一直在流传着,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各个民族中几乎都可以找到,它象征着吉祥和神的保护,也代表生命以及四季的交替。万字符代表的东西很多,与纳粹的意图相去甚远。早在纳粹出现以前,万字符已经作为吉祥的象征存在了几千年。根据我们最新的发现,“d”字符象征着我们这个银河系,并且是顺时针的旋转的银河系,看来这个“d”字符存在很多玄机。

“d”字符的简介熟悉佛教的朋友对“d”字符都不会陌生的。“d”字(英文为swastika)在梵文中作srivatsa,音译为“室利踞蹉洛刹那”,旧译为“吉祥海云相”,意为“吉祥之所集”。北魏菩提流支在所译《十地经论》卷十二中,译为“万”字;而鸠摩罗什和玄奘都译为“德”字,取万德庄严之意,强调佛的功德无量。一般认为“d”字符之所以读“万”音是武则天于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定的,在宋朝人编的《翻译名义集》卷六中说“主上(武则天)制此文,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所集也。”

“d”形符号的写法历来有左向“d”和右向的“e”两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提出,应以“d”为准。藏传佛教则以右旋的“e”为正规,这是汉地和藏区在使用“d”形符号的区别。但是藏地的古老宗教――苯教却以“d”作为崇奉的符号。藏语称“d”为“雍仲”,意为“坚固”,象征光明,还有轮回不绝的意思。

世界各地都带有“d”字符的文物。在世界各地的古代遗址中都发现了“d”字符的踪迹。在古代的克里特和特洛伊、斯堪的那维亚、苏格兰、爱尔兰、美洲的印第安土着、南美洲的玛雅文明、阿拉伯、美索不达米亚、罗马和早期的基督教、拜占庭文化、古印度以及中国、埃及等等都有发现,“d”字符出现之广,已经被视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来研究。

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的西亚美索不达米亚hassuna时期的陶器上,就发现有两个“d”形符号。其中一个为“d”形,一个为变体“d”形五千。

美索不达米亚hassuna时期陶器上的“d”纹图案,约公元前五千年。

古希腊描述特洛伊之战的彩绘陶罐,图中马的上方绘制着三个“d”字符

西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伊朗的巴昆遗址,出土有时间不晚于公元前三千五百年的彩陶,其中有象征生育的女神陶象,她的肩上也有e字标记。在古希腊的文物中也多次发现刻有“d”字符的神像或器皿。

刻有两个重叠“d”字符的希腊钟型女神,大约公元前九百年。

距今约五千年的苏美尔文化中也出土了大量“d”字形吉祥符号。根据考古发现,处于青铜时代的欧洲,“d”字符就已经流行了,作为装饰性符号,在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廷艺术中都可以见到,在希腊,古代的克里特人和特洛伊人在很多装饰中都广泛使用d字符。高加索墓葬和出土铜器上也发现有“d”纹图案。古代北美洲的纳瓦霍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以“d”象征风神雨神),南美洲和中美洲的玛雅人及玻里尼西亚人也都用过“d”字符。在中国,“d”形符号的出现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英格兰约克郡发现的刻有“d”的巨石,据信这个石头上的“d”图案是公元前二千年左右的时候刻成的,研究者还发现在瑞典和意大利也有类似的石刻存在。

v三w九宫万字符

首先要画九宫格,将十天干按照以下顺序:庚、丁、壬、己、甲、辛、丙、癸、戊、乙,依次排出,可得d字。

即十天干按照正官顺序依次行九宫(一庚,二丁,三壬,四己,五甲,六辛,七丙,八癸,九戊,

只要十天干按照正官顺序行九宫,九宫就呈现万字符格局。d就是十天干的九宫格局。d的中心、上臂、下臂、左臂、右臂,均是金木水火土五行,d是十天干的五行排列形态,表明了万字符在空间上是按照五行形成的。并且按照十天干的时间顺序,可以得出万字符d的演变过程。

在时间上d的形成。

第一,中心(5,0)最早形成,0生2、7,即无中生有,并向右发散。空间上呈现逆时针发散,

第二,右臂(2,

第三,上臂(4,

第四,下臂(1,

第五,左臂(3,

d集合了十天干的强大力量,在时空中形成完美形态,因此万字符也被认为是九宫十天干的标志,代表五行皆备,十天干周流不息,无中生有,衍生万物的万能力量。(未完待续。。)<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