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兽人帝国的崩溃﹙五﹚(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ps: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执政。汉帝国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空前强大,汉武帝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摆脱匈奴贪得无厌的敲诈勒索、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争,通过一系列战役给匈奴以致命打击,将其驱逐到大漠以北,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登基执政。汉帝国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空前强大,汉武帝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摆脱匈奴贪得无厌的敲诈勒索、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争,通过一系列战役给匈奴以致命打击,将其驱逐到大漠以北,从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这是一场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和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伟大卫国战争,最终以正义的辉煌胜利而告终。
公元207年,东汉丞相曹操北破乌桓,将东胡各少数民族迁徙到河北地区;公元216年,又将北方降汉的匈奴安置在并州,分五部加以统治。
这对促进民族融合,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虽然匈奴作为国外敌对势力被汉帝国驱逐了,但这些降汉的匈奴部族仍保留着凶悍好斗、残忍嗜血等游牧民族的天性,他们学会了汉人的政治、军事韬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冶炼技术。曹操的这些举措为日后北方游牧民族彻底灭亡中原汉族政权埋下了隐患。
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又黑暗的王朝。士族统治集团既腐朽不堪。又激烈争权夺利,爆发了影响巨大的“八王之乱”,国力空前衰败。由于中原战乱,汉族居民大量流徙江南,中原汉胡势力的分布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见有机可乘,开始策划“兴邦复业”,起兵反晋。公元316年。匈奴军夺取长安,西晋灭亡,撤退到长江以南的西晋贵族建立了东晋政权。
北方民族在中原建立的十六个政权
前赵(匈奴304-318)后赵(羯319-350)前秦(氐351-394)
前燕(鲜卑337-370)后燕(鲜卑384-409)西秦(鲜卑385-431)
成汉(巴氐304-347)后凉(氐386-403)南凉(鲜卑397-414)
南燕(鲜卑398-410)北凉(匈奴401-439)夏(匈奴407-431)
由于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大多处于奴隶制社会,有些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他们建立的政权大多实行胡汉分治政策,仇视、奴役汉族人,甚至对汉族人采取野蛮残酷的统治政策。各族统治者的暴行和暴政,给人民带来严重灾祸,社会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汉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生存危机。在这种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形势下。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复仇――冉闵《屠胡令》
公元350年,汉族将军冉闵推翻了残暴不可一世的羯赵帝国。即皇帝位,定都邺城,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当时,新生的冉魏政权处在敌对胡族势力的四面包围中,他们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扼杀新生的冉魏政权;内有数十万仇视新政权的胡族随时可能发动暴乱,或在敌对胡族势力进攻时充当内应,即使将他们全部驱逐,也只能使敌对胡族势力更加强大。
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冉魏政权,冉闵采取断然措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各地汉人纷纷起义响应,开始对入塞中原的数百万胡族展开大反攻,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一举光复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
公元352年,冉闵在抗击鲜卑入侵的廉台大决战中被击败,冉魏政权灭亡,冉魏的臣子纷纷自杀殉国,河北二十余万汉人不甘做亡国奴,纷纷南逃,但受到鲜卑大军截击,死亡殆尽。至此,汉民族在长江以北的最后一个政权灭亡了,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才结束。
十六国时代是一个民族大分裂时期。由于统治阶级高层的权力争夺而引发内战,中央政府完全丧失了对国家秩序、政治局面的有效控制;在这种形势下,匈奴部族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推翻现政权,妄图建立起独立的匈奴族国家,最终导致汉民族大规模的种族复仇,来自北方的外族敌对势力“鲜卑”乘机大举入侵我国,汉族政权丧失了对中原的领土主权。
这是一场汉民族在自己家园里与游牧民族的一场大混战。在这场战争中,汉民族第一次被游牧民族彻底打垮,国破家亡,丢掉了祖宗基业、丢掉了整个中原,北方的汉族人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被剥夺了一切公民权利,政治上没有地位,连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得不到保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之一。
从公元907年唐灭亡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是唐藩镇之乱的延长,是由唐朝而宋朝的过渡时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