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觉知与情绪控制(2 / 2)

加入书签

希尼娅快速点着小脑袋:

“对,我刚才在看小啪叽,以及还有外面的云。”

“然后因为你在看我的裙子,又转移目光,我就很在意今天穿的裙子是不是奇怪,是不是特别不好看。”

玄远点头:

“是的,你看。”

“其实你刚才对于自己在注意什么,在干什么有着近乎本能的知晓,这些都是视角起作用的体现。”

“甚至包括你刚才在想,今天穿的衣服是不是很奇怪,是不是不好看,也是你脑海中不自主产生的一部分念头。”

“我只是对于这些保持觉察,从而清楚知晓而已。”

“意识的核心在于视角,而视角就是觉知。”

“我们人一直在日夜使用这份觉知而难以自知。”

“当我们本能地将觉知集中于什么事物上时,如果没有进行过有意识的训练,就很容易对被观测物产生一种混淆的认同感。”

见希尼娅脸上的表情有些茫然。

玄远进一步解释道:

“就比如,你平时在生活里,有没有被某个想法、情绪、场景折磨得特别痛苦的经历?”

“有没有发现,每当你意识中升起了强烈愤怒、焦躁、恐慌等负面情绪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无法自控的失控状态?”

“当你进入失控状态之后,就会说出和做出各种不符合真实想法的糟糕言行,从而破坏你与别人的关系,或是彻底搞砸某些非常重要的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被负面情绪与偏执念头操纵的情况。”

“因为负面情绪的出现往往不受控制,它是受到外界刺激或者满足部分条件之后自动产生的,你无法干涉它的运行;同理,很多负面念头的出现也是一样不受你控制。

“但是,当你对它们产生认同时,就会被它们彻底操纵。”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正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6 觉知与情绪控制 (第3/3页)

人类、精神病人和做出犯罪行为的犯罪者。”

“三者之间唯一的区别是,他们被各自情绪与念头操纵程度的深浅。”

希尼娅有些吃惊:

“啊?原来是这样的吗?”

玄远笑了笑:

“一个人最愤怒的时候,会不会浮现出气到想杀人、想让对方永远消失、想让对方倒霉透顶之类的糟糕念头?”

“一个人被他人激怒到极限的时候,会不会产生一种试图让对方从物理上消失或是遭受损失的攻击性冲动?”

“越是脾气暴躁和心胸狭隘的人,越容易在脑海中不受控制产生这些极端念头,。”

“精神病人就是受这些念头和情绪的影响,并且已经深到无法自控的程度,而与罪人不同的是,精神病人心中残存的善良就是约束他们不去伤害他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也是为什么,有些精神病人对他人的冲动性伤害,仔细沟通之后就会发现是精神病人陷入一种完全臆想出的被攻击和被否认状态,他是出于‘自保’而被迫做出‘反击’。”

“犯罪者完全不同,他们缺乏怜悯和善良之心,缺少善作为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会完全跟随偏激念头和情绪做出种种破坏性行动,从而伤害他人乃至于做出种种无下限的残忍举动。”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念头与情绪之中,都存在精神病与罪犯相同的失控反应,正常人与他们最大的区别,正是意识被病态念头、情绪和画面所控制的程度。”

“被控制程度越浅,甚至能够脱离念头与情绪认同的人类,外在表现出来就是情绪越稳定与越能抗压,越容易从巨大打击之中恢复平和,面对不同事情也越持有不被外界动摇的坚定原则性,更想得开和对生活保持一种乐观的平和态度。”

“反之,就是一个被念头和情绪自动化反应操纵的牵线木偶,永远受限于自己出生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环境,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童年负面经历。”

“这一类人成年后往往过得相当痛苦和不幸福,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处理不好,也容易想不开,经常钻牛角尖把自己逼入痛苦抑郁的死角。”

“这些,都是因为他们觉知念头与情绪时,被情绪和念头的乱流彻底带走,他们与自己脑海中的念头和情绪产生认同,误以为这些情绪和念头是真实的自己,从而导致种种严重问题的产生。”

希尼娅有些感慨:

“视角就是觉知?”

“那么,只要增强觉知能力,就可以增强自己不受脑海中情绪、念头和画面影响与控制能力。”

“在现实中学会保持冷静与清醒,对吗?”

“那么,视角或者说觉知。”

“它与心之间,又存在什么联系呢?”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