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节 普祥(2 / 2)

加入书签

“他们都是过惯了拿刀吃粮的日子,大肆裁汰,恐怕有人会串联他们闹事,或者入山为匪……”

韩岗说的这些李旭早都想过了,不过这都是没办反的事情,总不能换个名头再把这些人养起来。

“那就让他们的热血温一温朕的斧钺。”

皇帝态度如此坚决,韩岗也便不多说什么。

“裁撤之后,关中各州之政务归中枢打理。”李旭看着韩瑞:“工部要出任陇右巡抚使,驻地就在原州。朕不仅要你裁撤编练四镇兵马,还要你从中拣选八千人,其中要有精骑三千,编为三营,取高屋建甄之势压住南边的秦州,驯服周围党项部落,将他们尽数驱逐。”

原州这个地方是李旭研究很久之后确定的新的防御基点,这里就是后来的宁夏固原,南连吐蕃控制的秦州,西面就是进入陇右道的重要通道,北方则和朔方节度使相邻。

自从关东乱后,这里就成了吐蕃人控制的区域,党项各部的游牧之所。

现在尚东赞在逻些站稳了脚跟,双方虽然有默契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旭就会一昧的姑息妥协,进军原州,收复此地作为基点就是李旭下一步的主要动作。

“工部有三个月的时间裁撤编练。”李旭对韩瑞道:“明年春后,朕亲领禁兵至泾州与你汇合,一起出军收复原州。”

说完李旭看了一眼韩岗:“这笔军资由大内来出,韩相不必挂怀。”

“三个月,恐怕难有成效……”

“借此立威罢了,既能恫吓吐蕃的尚东赞,还能让关中的那些丘八老老实实回地里刨食。”李旭接着说道:“收复的原州之后,此地耕地尽数分给裁撤下来的兵民耕种,作为他们的私产,十年不征税赋。”

皇帝并不准备拿出真金白银来作为这些裁撤下来的士兵的遣散费,不过用吐蕃人占据的土地收买裁撤的士兵,李旭还是愿意的。

韩瑞低下头想了想。

“可以是可以,不过最好还是将黑云铁卫都交我指挥几个月,才好办事。”

现在白玉京中风头最响的莫过于新鲜出炉的黑云铁卫都了。

皇帝裁撤神策军之后,独独从其中留了些人编练成所谓的“黑云铁卫”,所有人都玄衣铁甲,以黑巾蒙面。这一支人马所用的军器都是长刀大斧之类的破甲重兵,前一段时间有一伙从洛阳那边流窜到白玉京作案的飞贼。

这一伙七人各个都是身负上乘武艺,为首的大哥据说还是少林的俗家弟子,练过一段少林的暗杀拳。其他六人在江湖上也可以说是小有名气。

之前也偷过横海节度使养在外宅的妾室,盗过回鹘豪商的名马,偷过几位黑道人物的宅邸。

这伙愣头青到了白玉京人生地不熟,仗着自己专业技能优秀,只想着做一票大案好扬名立万,竟然贼胆包天盯上了陛下在城外修得仓库。

那里是存放元稹从江南转运过来丝绸的地方,也是皇帝存放查抄缴获珍宝重器的地方。这伙人好死不死的直接往里面去闯,结果碰上了夜巡的黑云铁卫。

七个飞贼对付五个黑云铁卫,给人家杀了六个,只有一个会看风色的跑了出来,江湖上这才知道宫里面的大头兵现在都不是等闲人物了。

黑云铁卫大部分都是当时跟着李旭破吐蕃的神策军骑士,得了皇帝的指点和传功,还可以浏览皇帝提供的武学秘笈,基本上各个都是跌下山崖的江湖少侠才有的待遇,收拾几个蟊贼自然不在话下。

经过此事,黑云铁卫的名头也就响了起来,裁汰四镇节度可不是件轻松地活计,韩瑞请求自己将这支黑云铁卫调拨给他也算是有情可原。

“陛下可曾记得贺拔崧?”

又了解了一桩事情,韩岗忽然开口提起了一个李旭十分熟悉的名字。

“这人不是岳顾寒的弟子,后来靠上太后当了面首吗?我记得他之前逃出了大理寺的监牢,现在应该浪迹江湖去了吧。”

“不错,正是这人,前几日有个道号普祥的道人将他捉了,送到了老夫府上,想以此为礼面见陛下。”

说句实话,贺拔崧这样生死荣辱皆不由己的倒霉蛋,李旭并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当初引发的风波,这位公子不过就是在其中做个穿针引线的引子而已,最后还是朝堂上的几位大佬在暗中角力。

不过毕竟也算是文太后一党,更何况还是越狱而出的钦犯,这样一个人物被人拿了向朝廷请赏也就算了,李旭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有必要多纠缠这种小事。

“那普祥说,他熟知东山会的渊源,想面禀陛下。”

李旭眉毛一挑,不动声色地说道:“东山会?也好,今晚就让他进宫吧。”<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