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化蝶双飞去,梅花谷相依(2 / 2)

加入书签

祝英台微微冷笑,说道:“我任只此一遭了。母亲还是问明椎暮谩!?

祝夫人无可奈何地说道:“既然如此,你就讲讲是什么大事?”

祝英台不紧不慢说道:“水路回城,要经过胡桥镇清道源的九龙墟,梁山伯已经死了,他的坟地就在那里,我希望船到那里停泊一下,也好到他的坟前祭奠一番,以示今生未了之情。”

祝夫人这才知道梁山伯死了,不觉叹了口气:“这可怜的孩子,怎么会去得这么快?真是作孽呀!”随即又迟疑着道:“这件事只怕很难办到。梁山伯既然已死,你要祭奠他长,以后再去祭奠好了,何必一定要在今天呢?”

祝英台语意双关地道:“我只要在今天祭奠一回,向梁兄表表心意,以后永远也不会再去祭奠了。”

祝夫人见她这样说,想着也近情理,以后她嫁到马家,自然是不能去祭奠的了,所以才要在今天祭奠。话虽如此,可是她却难做主。正自左右为难,祝公远又派人来催促祝英台速速梳妆上轿。急得祝夫人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她只好把英台的意思讲给祝公远听:“如今英儿想去祭奠梁山伯,这也是她的一点情义,好在只此一遭,我看就应允她吧!”

祝公远立刻勃然变声说道:“住口!今天是什么r能容她这般胡闹!再说,这也不是你我可以做主的事,你我依得,人家马文才又岂能依得?”

祝英台听了,毅然决然地说:“爹爹不必发怒,那马文才若是真的不能应允,就休想我今天上轿!即使上了轿,不出三天也是个死字。我的只有一条,人也只有一个;要娶死的容易,要娶活的很难!”

听她这么说,祝公远也有些犹豫了,想着:“万一真的英台执意寻死,还真的不好防范。再说梁山伯已经死了,总算心腹之患已除,去祭奠祭奠坟墓也未尝不可。”于是踌躇了一会说道:“待我问问马文才。”

没成想马文才答应的很干脆:“这个好说,山伯也是我的同窗好友,按理该去祭拜一番,没问题。”

于是祝英台外面套了大红衣衫,里面穿了一身素服,头上稍稍戴了几样钗环首饰,就准备上路了。临行她给母亲叩了个头,说道: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您要保重身体!”

祝夫人没有理解这话的弦外之音,反而安慰她道:“你不要难过,成亲之后,三朝就要回门来的。此番嫁到马家,千万遵守妇道,免得我挂心!”

祝英台不再言语,默默地垂下头来。

这时近中午,忽然起了风,一块块乌云从四面八方飘过来,渐渐遮住了太阳。马文才连忙叫人催促祝英台上轿。

祝英台慢步下了绣楼,由祝夫人和银心搀扶着到了前院,先向祝公远拜别,然后才凄凄惨惨地上了花轿,坐着轿子行向江边。

马文才和一众家人随着花轿鼓乐一块儿往外走。

祝家庄笼罩在沉的迷雾里,蒙蒙细雨,像是无声地饮泣!

出了家门,祝英台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仿佛再度逃出了牢笼一般,就像上一次到杭城求学一样,这一次是山伯在冥冥之中召唤她。唯一不同的是,上一次她是乘着马车投奔书院,这一次,却是坐着花轿到坟墓里去!

她想到又将要和梁山伯重逢聚首,并且从此不再分离的时候,禁不住默默地笑了,就仿佛看见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展现在她的面前,展现在那个不远的地方――九龙墟。

马家前来迎亲的人全是些十分的汉子,划起船来到疾如弓矢。

船行很快,进入姚江不久,忽然风浪大起,船家不得不把帆下了,只听见船桅上的绳子,被风刮着呼噜直响。前些天还是几乎干枯的姚江,此时翻起七八尺高的大浪,哗啦一声,向船边直扑将来,船便摇摆不止,再也无法前行。往前后看,白浪一个跟着一个,一直抵靠天边。向左右看,左边隔江,浪向上翻动,江那边景物,看不清楚。右边的江水却很平静,离岸也近,岸边一个突起的山头,长满了高大的乔木。

祝英台见了忙叫住船夫:“那就是九龙墟,赶快停船靠岸!”

船夫犹豫着望向马文才。

马文才环顾四周,皱着眉道:“这么大的风浪,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时候就来了!真是怪事!既然不能再走,那只好靠岸了。”

上得岸来,英台默然无声地往山上走。

丫鬟银心跟在她的身后,也只是默默地走着。

再后面是气定神闲的马文才,摆出一付吃定了英台的样子,不怕她飞上天去。更远处还有几个家丁。

祝公远没有下船,他心里窝着火,觉得在这大喜的ri子祭拜死人,英台实在不懂事!

不久来到山伯坟前,祝英台紧走几步跪倒,口里道:“梁兄,你我从前相约,定当候妹于黄泉路上事逼迫,正是其时,我来了!”

说到这里,那吹过的大风,正加快风力,呜呜的从树顶上经过。树顶上的天空,露出金黄sè的一大片。

马文才见了,心知有异,急忙靠近了几步。

祝英台低声倾诉道:“梁兄呀,你我昔ri订约,说是化蝶双死不渝,理当在这坟上,安放两块碑,一块是梁山伯,一块是祝英台!而今为何只有一块?却没有小妹的墓碑?”说完站将起来,两手按住墓碑,失声痛哭。

马文才暗自冷笑,心道:“这才叫‘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我宁幽宫二宫主的面前,看你能哭出什么花样!”

祝英台痛哭良久之后,正待一头撞死在墓碑前,忽见那黑云四布的天空,骤然之间云头涌动,云缝间电光闪闪,仿佛有九条银龙,接着“哗啦啦”一个大雷。

不远处站着的银心没有经过这大的雷,身子一缩,两手蒙着脸。那大雨正像天陷去一块,雨下得向人身上盆倒下来。

就在这时,梁山伯的土坟边忽然裂开一条直缝,好像有人挽扶一般,由那直缝里,递出一块石碑,碑上大书五个字“祝贞女英台之墓”。这大雷雨向下直淋,祝英台身上丝毫没有雨点,一块石碑,正立在她的身边。

祝英台猛一抬头,见碑上直列着自己姓名,不由得心中大喜,大声叫道:“梁兄,请开门,小妹来了。”

这一声喊叫,只见地动山摇,那新筑坟堆急剧颤抖了两下,忽然哗啦一声,那新坟的正面,现出两扇门大的地洞。人在洞门口,可以看到里面,灯烛辉煌。所有门外的土,都如刀削一样,齐齐的堆着门洞的两边。祝英台看到,起身往地洞里一跃,两边洞门外的土,自己又埋盖起来,只在下方不起眼的地方,留下一个两三寸大的小孔。

马文才站得很近,同样也看见土坟开了一个洞门,里面光线灿烂,正觉得十分奇怪。等到祝英台身子望里一钻,来不及说话,连忙伸手去拉。没想到进洞的人去得太快,身子一跃已经进入洞口,而且洞内风声大作,直将他往外推。因此,他探手一抓只抓住一角大红的外衣,却未能将英台拉回来!

这时候,那堆得齐齐的土门,就像有人指挥一样,登时两边一合。立刻门洞两边的土堆,犹如千百把锄头同起同落,霎时风起云涌,已将洞门封塞。不到片刻工夫,洞门封得齐整如故,还是梁山伯的新冢模样。马文才拉住的衣服一角,也像被人一割割断,拿在手里的,只是一块布片而已。

马文才看着手中的布片,想不到会发生这种事,一时间又惊又怒,一掌推出,飞沙走石,土坟被凭空削去一多半!然而下面却空无一物,只是沙土而已!

他愤怒不已地双手乱抓,两三下挖出个七八尺深的大坑,可是下面还是没有任何东西!

他知道再找到活的英台希望已经十分渺茫了,可是仍感到心有不甘,对着手下一声怒喝:“给我挖!掘地百丈,也要给我挖出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几个人飞跑着去找铁锹铲子,也有人伸出刀剑掘土。等到那些寻找铁铲的人赶回来的时候,不但大坑消失了踪影,就连土坟也基本恢复了原样!

马文才眼瞅着沙石不断长上来,长高的速度甚至超出手下人挖掘的速度,不禁心中极度惊异,对众人摆摆手:“罢了,回城!将祝家之人全部撵下船去!”然后隔空在丫鬟银心头顶正中点了一记,随即扬长而去。

祝公远和夫人眼看着英台和丫鬟银心上了山,却没见两人下来,正在疑惑之际,这边厢已经被马文才逐下了船,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急又怒地问道:“我说姑爷,你这是咋的了?”

马文才黑着脸不作回答,将手一招,彩船飞速去了。

祝公远心头愤恨口大骂。

祝夫人却是心惊:上山,英台……大事不好了!”

闻言之下,祝公远心中也不由得“咯噔”一声,急切之间顾不得搀扶夫人,迈开大步匆匆往山上行去。祝夫人在后面紧赶慢赶,距离却是越拉越远。好在后面还有几个家人跟着,也不怕出什么事。

山伯的坟距离山脚不远。祝公远刚刚翻过一个山坡,就见丫鬟银心傻傻地站着,一动不动地望着一堆新坟,那样子仿佛泥塑木雕一般。

他围着新坟转了一圈,一眼看去并未发现丝毫血迹,于是稍稍放下点心,问银心道:“英台去哪儿了?”

银心并未回答,口中嘟囔了一句,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你跟在小姐身后,看见她到哪儿去了?”祝公远提高了声音又问一遍。

结果银心还是没有吱声,那样子就跟没有听见差不多。

这时候祝夫人终于赶到了,着急之下对着银心就是一耳光。

这下银心终于有了点反应,一声哭出来,口中叫道:“小姐钻到坟里去了!小姐……她掉下去了!”

祝公远望着堆得严严实实的坟堆,喝道:“胡说!坟堆也能钻进去?你是真傻了还是咋的?”

银心翻来覆去就那两句话:“小姐掉下去了,小姐钻到坟里去了!”再问别的什么也不知道,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忘记了。

祝公远被她说得心中七上八下,围着小山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英台的影子,回头看时,却见祝夫人正抱着英台的墓碑涕泪连连,一边哭一边叫:“我的儿啊!都怪娘狠心……是娘把你往火坑推……该死的马家狗贼,眼见我女儿死了,也不去拉!还这么草草掩埋!这是人做的事吗?老头子,你过来看看,这土还是新的……”

祝公远眼瞅着不但坟是新的,就连墓碑都刻好了,心中不由得信了大半。想想女儿看样子是死了,他极为懊丧地一屁股坐在地上,一会儿想骂不听话的女儿,一会儿想骂狼心狗肺的马文才,最后两者都没骂出口,只能狠狠地抽自己耳光,一边抽一边自责:“都怪你这该死的老混蛋!要不将女儿送入书院读书,哪会出这种事?送去读书也倒罢了,明知道英台要强,却偏要让她不顺心……”

几个家人见了,急忙上前劝慰。

正在这时,众人脚下的土地微微有些颤动,面前的土坟中间忽然开了个不大的口子,从坟里扑簌簌飞出两只蝴蝶来,一前一后,一黄一白,足有手掌那么大,上上下下,飞到墓碑上逡巡了一下,然后到祝公远和夫人头上绕上一个圈。

那些家人见了,齐齐的喊道:“好大的蝴蝶!”

祝夫人也看见了,当即大声叫着:“英台!那是英台我儿!那只白sè的蝴蝶就是她,跟她胸前的玉蝶一摸一样!那黄s是山伯了……好孩子……”说着说着,眼泪不停流下来。

祝公远并不相信活人竟能化成蝴蝶,可是眼睁睁看着蝴蝶从坟堆里钻出来,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只能站在那里默默地望着。

那对蝴蝶好像能听懂祝夫人的说话,围着她展膀飞了几圈,然后越飞越高,飞过树头,消失不见了。

虽然已是深秋时节,江南的天气并不冷,尤其是正当午后,太阳暖暖地照着,金风徐徐吹过,那种乍寒还暖的感觉,说起来很是别致。

蓝天白云之下,两只蝴蝶正在轻展双翼比翼齐飞。他们飞过一道又一道小河,飞过一重又一重山峦,飞得那样的在,那样的无拘无束。

无边幸福的感觉洋溢在天地之间,匆匆如飞的时间也仿佛凝固了。不知何时,英台的声音响了起来:“梁兄,九龙墟真的是大禹的墓?”

话音刚落,山伯熟悉的声音响了起来:“那不是大禹的墓,而是他闭关修炼的地方。里面有一个逼人的地眼,据说适合练功有成的人修炼玄气。整个九龙墟周遭都被极其复杂的大阵封闭了,里面的空间很大,你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英台的声音又道:“我说怎么有些奇怪:墓内装饰得金碧辉煌,就像一个华丽的地宫一般,偏偏又是那么的寒冷,跟普通地窖里冬暖夏凉的感觉完全不同。”

“是啊,我一进去就被冻僵了!要不是及时将魂魄移居于玉蝶,恐怕再也见不到你了!那样很可怕,就像埋在地底的青蛙,只有等到九龙墟被毁的那一天,或许才能醒上片刻,然后跟着九龙墟一起毁掉。”

英台忽然道:“梁兄,你说我们的肉身放在那么寒冷的地方,能不能保存很长时间?是不是将来还能用?”

山伯答道:“据说保存千年没有问题,再长就不知道了。”

“又是据说,据谁所说?你在里面看到什么了?有活人吗?”

“里面没有活人,可是却有一叠羊皮卷,我费尽力气翻看了一遍,原来是大禹当年的练功秘录。秘录里记载了不少希奇古怪的事我慢慢讲给你听。”

英台听得好奇,用有些埋怨的口气道:“我刚进去就被你逼着飞出来,还没有来得及察看一圈呢!梁兄那么着急做什么?”

“英妹有所不知,九龙墟每隔三百六十年开放一个小口!若是错过了,只能在里面等死!就算我们拥有蝶衣也挡不得住长久的寒气侵蚀!”山伯口气肯定地解释着。

“我不信,你在骗我!”英台不依地道。

山伯只好说得详细些:“这是我从大禹的秘录中看来的。他说自己为了练功时图个安静,故而在九龙墟周围布了个十分复杂的大阵,说是能挡得住天下九成九的神仙,只有功力达到玉清天神的人才能入。他当年功力未臻大成,生怕自己在修炼玄气时把握不住,万一发生走火入魔就麻烦了,故而在布阵时特意留下一个小小的破绽,好让自己能够有法子跑出来。这个小小的破绽就是一个直径五寸的通道,而且只能维持一两个时辰,也就是我们刚才出来时穿行的通道。”

英台越发感到惊讶,同时也有些不解,又问道:“既然如此,你我怎能进去呢?尤其是我,进去的时候伴随着,电闪雷鸣,甚至还看见九条龙在天上飞呢!”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山伯想起治理姚江时见到的那位言辞怪异的老者,不由得心里一动,猜测着说道:“或许有人在管理古墓!你说,大禹是否还活着?”

“关于神仙的寿数,谁能说得清呢?”英台不知道,也不愿瞎猜。

山伯跟着感叹道:“是啊,要不是见了那卷练功秘录,谁能想象一代明君竟然是修炼有成的上仙?如此看来,修炼似乎很是有趣,如果有机会,我们也应该争取试试。若能成仙得道,说不定能变回人形。”

英台沉默片刻只想取回肉身,做回先前的样子,重新回到万松书院,看你昼夜攻书。”

山伯叹了口气,紧接着扇动翅膀靠近了些。

他们一边说着话,一边往南飞,一路不停,连续飞了两天,一直飞到距离宁幽山不足百里的地方,看见那里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还有一座又一座绿海无边的山峰,再加上气候温暖如同阳月,于是决定不走了,就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找个理想的归宿。

经过一番寻找,他们找到一个四周高山围绕,遍野长满了梅花的山谷。

山伯给那谷取了个名字,就叫梅花谷。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