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节 地藏(2 / 2)

加入书签

张俭死死抓住一块突起的石头抓住,大声叫道:“快放我下来!小兄弟一个人过去,我不成的,那不是我能去的地方!”

山伯松了手,心中保持洞然虚明的境界,面上现出一片祥和的神采,轻声道:“寂然不动,湛然无物!心神安详,你会好受点。”

张俭呆了一呆,过了好一会儿才明白他说的话,转头看时,山伯已经走近菩萨金身,在距离菩萨三尺的地方坐下!

看着山伯挺拔的肩背,张俭禁不住在心中赞叹:位兄弟面相不俗,好深的慧根!果然不枉我赠碗之心!”

山伯盘膝坐好,心中一尘不染,静听菩萨讲经。

浑厚的声音响在耳边:“要想修佛,必先修德。一切佛菩萨,都是以德立名,如阿弥陀佛,光照十方世界,无有障碍,便是无量光生不灭,便是无量寿。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以德立名,释迦的意思是‘能仁’,就是说‘能作佛事,仁济众生’;牟尼称为‘寂默’,意思是‘寂然不动,默契真理’。能仁属悲,寂默属智,释迦佛以悲智之德而立名。”

山伯听得心中亮堂,不由得想到:“‘仁济众生’,这不是儒家追求的目标吗?‘寂然不动’,这不是我正在修炼的静功吗?这么说我练的儒家静功已经暗合修佛之法了?竟然跟佛祖是一路的?”

浑厚的声音在空中环绕:“地藏又如何?地即心地,心如大地。地能生万物,能舍万物,能生能舍,利益有情。心能生万法,所生之法,也是利益有情。从心地而布施,从心地而持戒,从心地生禅定。心地含藏无量功德,所以名为地藏。”

山伯恍然大悟:“原来‘地藏’是这么个意思!我还以为是指身处地下的菩萨呢!”

声音源源传入耳中:“寒山诗云:‘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三世佛都是从心地而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修佛就是修心。”

山伯听得明白,跟着在心中默念:“心能作佛,心就是佛。所以修佛就是修心,修心是修佛的根本……”

他先前也读过多遍《大般陧磐经》,可惜都是自己一个人读的,缺乏高僧指点,因而对佛经的感悟还不是很深,如今经过地藏金身指点,忽然有种醍醐灌顶、骤然开窍的感觉!

可是他出身儒生,对佛家总有些不解,尤其是关于六道轮回的设置,更加觉得难以接受。一想起灭蝗五万石、获罪八百年,他就觉得难以置信。

他在心里道:“菩萨,弟子心地不坏,为何要受这么多的苦?”

耳边传来声音:“因为上苍选择了你,它让你代天下苍生受苦。”

山伯闻言一呆:“菩萨,您不是在讲经,而是在跟我一个人说话?”

“芸芸钟鬼,能听懂我话的人只有你一个。”

山伯回头一看,发现众人都匍匐在数十丈外,只有自己一个人坐着,不由得有些诧异:“菩萨,您为何不让那些人靠近前来?”

“心中不静,如何听经?心有杂念,佛不入耳,非是我不让他们进来,是他们自己不想过来。”

山伯心中稍舒,问道:“菩萨,您为何说我代天下苍生受苦呢?”

浑厚的声音透出十足的慈悲:“因为你不是普通人,你的身上担负着天下众任,肩负着正邪消长的担子,不得不受尽磨难。”

山伯听得糊涂子愚顿,求菩萨指点迷津。您说的重担到底是什么?”

“那是一个赌注,一个关乎正邪消长的赌注,你别问我那赌注从哪里来,鉴于某种原因,我不能明白告诉你,只希望你能自己站稳脚跟,努力修持,走向成功。你或许不知道,天上地下,正有无数神佛在注视着你们呢!”

听见说“你们”而不是伯禁不住心中颤抖,问道:“请教菩萨,那赌注是否涉及到英台,她也会因此受苦吗?”

“不光是她,还有两人呢!身为男子,你应当承担更重的压力,你若是站不住,她会受更多的苦!”

山伯沉默片刻子明白了,求菩萨指点修行。”

“靠近前来,将手搭在我的脚上!<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