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郑玄(2 / 2)

加入书签

在《毛诗》学方面,郑玄先学今文《韩诗》,后师从马融研究《毛诗》学直接来源于马融,他在《毛诗笺》以及《毛诗谱》,兼采了今文三家其是《韩诗》。他首次提出《毛诗》作者有大、小毛公之别,《毛诗谱》谓鲁人“大毛公为《故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此新说有何依据,不得而知。郑玄还独创了名称。就郑玄《毛诗》内容而言,也是多以释调礼制的作用,宣扬封建伦理的功效。此外,郑玄首次提示了大序》为子夏所撰,《小序》则为子夏、毛公合作。

在“三礼”学方面,郑玄《周官注》来源于马融;而注是校读“古经”的成果记》,则是独创的新说。从前,三种礼学经典分别相传,而郑玄“通为《三礼》”,开始才有所谓“三礼”之学。“三礼”学是郑玄“通学的内容,他全面注释“三礼”,融会贯通,自然地解决了许多疑难的问题。皮瑞锡指出:“郑学最三礼。”

在三传”方面,郑玄先学《公羊后习《左氏此外又懂他曾指出:“《左氏》善于礼,《公羊》善于谶,于经。”郑玄综合融通,重点落在“善于礼氏传汉书》本传及《儒林列传》均未提及郑玄注过《左氏传》说新语≈;文学》篇中记:郑玄曾注《左氏传》,一次与服虔相遇,听服虔谈注《左氏传》的内容,觉得与己见相同,就说:“吾久y未了。听君向言而有信,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如果故事可靠,郑玄似有尚未完稿的注《左氏传》的专著。

“六艺”概论方面。随汉代经学发展,必然产生“五经”、“六艺”概论的专著,刘向校理秘府经籍,撰编了《五经通义经要义》。刘歆《七略》中之《辑略》,实际包含了“六艺”的总论;东汉,曹褒、张遐等均著有《五经通义》;尤其是许慎的《五经异义》,从礼制上评述“五经”的各种意义,缩论今、古文家之说,但师法界限并不严格。对此,郑玄撰《驳五经异义,混合今文与古文之义,加以辩驳,并才有《六艺论》,次论礼》、六经,叙述六艺特征及其传授的渊源。

综上所述,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说”,其业绩无疑是经学史上一座丰碑。他遍注的群经,可惜大多已佚。至今完整的留存于《十三经注疏》中的《毛诗笺礼大量篇幅考订名物度,训诂校严密,为中国文化史研究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资料。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