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2 / 2)

加入书签

《史记;封禅书》说明了“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然后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记起,并在文章中间引用《管子;封禅篇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由此可见,封禅之仪在“三皇五帝”时便已有之。

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已经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秦皇汉武都曾“登封报天,降禅除地”,以彰其功,仅汉武帝一人就曾8次前往泰山。

唐宋之时,礼仪更加完备,唐玄宗李隆基也曾“封祀岱岳,谢成于天”,一改以前帝王封禅诰文秘而不传的规则,并说明本次是为天下苍生祈福,于是将此次的封禅诰文宣告于天下;宋真宗封禅泰山之时天意来威慑外敌,故导演了一幕“天书由天而降”的闹剧,自此之后,帝王泰山封禅的历史也就嘎然而止。

封禅仪式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都曾举行过,但以泰山的次数多且影响大而出名,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较为著名的封禅有:

秦始皇封禅泰山,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汉武帝封禅泰山,武帝雄才大略,扫除边患;

唐玄宗封禅泰山,开元盛世,国力昌盛,且一改封禅诰文秘而不传的规则;

宋真宗封禅泰山,导演了一幕“天书从天而降”的闹剧。

从明朝开始,朱元璋取消了泰山的封号,此后,明清两朝将原来的封禅改为了祭祀。

虽然到宋朝之后不再进行封禅,但崇拜活动却进一步扩大,黎民百姓无不知神山泰山。<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