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基地建设(1 / 2)

加入书签

 时至六月底,夷洲基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如今参加基地建设的各类人员已达近万人,其包括近六千雷浪、阿赛和另一个位于雷浪族东南、阿赛族东北的一个叫鲁斯族的夷洲当地人。

鲁斯族本与雷浪族和阿赛族就是盟友,因此,经介绍也与龙啸山庄结了盟。鲁斯族人口有3200多人。

夷洲人加入建设队伍,初时由于语言问题,把何威何武两兄弟忙得脚后跟踢后脑勺,又不敢向对他们极其严厉的叔父何通叫苦。好在同样忙得焦头烂额的何通叔父,很快向罗成提议将何威何武的各自老爸和老妹都调到夷洲来了,这才稍稍令两兄弟轻松了一些。但这些北方夷洲人能听懂他们“祖传夷洲话”的人并不多,因此,翻译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罗成针对这一难题,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他列出百句常用语,让何威几兄妹教那些听得懂他们话的夷洲人,然后再让他们教其他不懂何威几兄妹话的人。教学在空闲时进行;其次,对夷洲人学汉话进行考试奖励。奖励分两项:一是凡学会百句常用语的,每人奖励一套武服;一个月內学会百句常用语的人,每人一套武服,一双木履,十斤大米;二是奖励那些当教员的夷洲人,凡教会一人可获得五斤大米的奖励。

上述措施自五月旬实施,到了六月底时,在基地干活儿的夷洲人竟然有一大半人学会了百句以上常用语,罗成不禁对古人的语言学习能力啧啧称奇!

“罗庄主此计大妙!令士行佩服!如此一来,同化夷洲人可期也。”

正与罗成、何通一起巡视各工地的陶侃,当见到仅一个月多时间,就已脱去麻布片和兽皮,换上武服并操着略显生硬汉话的一众夷洲人时,意味深长的对罗成说。

罗成听后一怔,随即笑道:“呵呵,实不相瞒,应龙行此举只是为解燃眉之急突发奇想,之前并无谋及此节。经士行兄这一说,到成了‘无心插柳’之举了。”

“无心插柳?”一旁的何通疑问。

“是呀?许多亊往往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般出人意外。”罗成答。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果然有理!果然妙语!”陶侃赞道。

“不过,要真令夷洲人同化尚任重道远,眼前这些,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个良好开端而已。”罗成道。

“庄主言之有理。”陶侃赞同。

三人来到最后一处即将完工的工棚区。

基地按项目规划位置,一共设了大大小小二十个工棚区。罗成为防止因人多及许多北地人初来南方不适应而出现流行疾病,为确保建设人员的健康和精力充沛,在充分重视卫生管理、草药预防之余,对工棚的搭建也要求极高:一是工棚全用竹木搭建;二是每间工棚住人不超过十人;三是工棚一率离地二尺以上搭建(横置圆木作棚屋基脚),以免人员接触地上的湿气,并获得更好的通风条件;四、每个工棚区配有足够的澡房和厕所;五、各工棚区建饭堂,实行集体用歺。

基地建设规划分三期:

一期工程项目除搭建临时工棚外,还包括炼纲、木工、水泥、焦炭、木炭窑、筑两条各十里路(呈南北、东西走向)、石灰矿、粘土矿、露天煤矿、铁矿各一个、采石场、木材库一个(备干料)等。一期计划八月底前完成。

二期工程项目包括三千户住宅、武备营(包括兵器库、训练场和营房)、码头、兵器场、纺织场、瓷窑、盐场、部份水利设施、开垦水田三万亩以上、桑麻地五千亩以上、油桐林二千亩左右等。计划在现有人手情况下,明年三月底前完成。

三期工程项目包括大小学堂、三个船坞、玻璃场、开垦水田和桑麻地(数量视人力情况而定)、住宅商铺(数量视人口增加情况而定)、种植甘蔗并建制糖场。力争在明年上半年完成。

登岛后,一期工程的各个项目按缓急都先后开工,到目前为止,除了筑路、炼钢场、木工场、木材库尚未完工外,其它项目都已开始使用,不过因人力相对不足,效率还很低,尤其是采石、采矿、筑路等,严重拖了整个一期工程项目的后腿。

针对这一局面,罗成这段时间,将具体工作基本都交给何通和陶侃两人,自己带着郝強等几个技研人员考察一番各工地情况后,便一起琢磨如何设法搞一些东东出来以帮助提高施工效率。

今日,他是专门与陶侃和何通来验收最后一个工棚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