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 陶侃回谷(2 / 2)

加入书签

罗成听后不禁眉头紧皱,颇为忧虑的叹道:“唉,云嫣钻牛角尖了。”

说完,罗成见众人皆面现疑惑之色,忙继续道:“云嫣实因丧母之恨乱了心智而行此险招,且不论此举能不能令其了却报仇雪恨的心愿,只说那叫芳儿的女子,难道就不可能被汉光堂识破后,以至令云嫣反受其害吗?”

“对此吾等亦有虑及。唉,云嫣悲不自胜,仇恨深种,且又苦求老夫,老夫无奈之下便应承下来了。随后,老夫唯有令其师兄师姐多加看顾,尤其是留意芳儿,一但发现有异,无须理会云嫣,立刻停止再行此举!”李玄道。

“庄主不必太过顾虑此事,士行亦吩咐张冲派人暗中密切监视芳儿的行综,发现不妥便除之以绝后患。”陶侃在一旁安慰罗成。

罗成想了一下后,暗忖:李玄与淘侃均非粗心大意之辈,且又见过芳儿,他们既然认为此事并无太大问题,那么,显然是自己关心则乱,多虑了。

“如此,应龙便放心了。”罗成表示后,转而问李玄:“上次路过建邺时,听飞云兄称舅公去了益州,不知那边情形如何?”

罗成隐约记得八王之乱期间,益州(四川中南部及云南)是被从关西逃难至益州以姓李的几兄弟为首领的灾民给占据,并建立了成汉国,故而关切地向李玄问起益州的情况来。

李玄不由注视了罗成一眼,随即脸现凝重之色,缓缓道:“氐帅齐万年反后,关西一带大乱,加之近年来略阳、天水等六郡之地灾害不断,百姓大饥,以至十余万灾民涌入梁州汉中欲往粮多的益州之地求食。朝庭自是不许这批灾民进入益州,并派御史李苾前去督察。然而,不知何因,李苾至剑阁后,却向朝庭表奏请准灾民入益州求食。朝庭接报后便放十万流民过剑阁入了益州。据闻,这批灾民从关西各郡一路流落至汉中后,皆奉一位叫李特,字玄休、祖籍巴西宕渠的人为首。十万之众千里迢迢自汉中入益州,一路可谓艰险重重,极为不易,然,同为灾民的李特却能驱策与之同行,并终达目地,可见此人当真乃一人物!依舅公估计,十万灾民入了益州,加上又有如此人物为首,益州之地怕是要乱了,甚至被这批灾民占据亦非不可能之事。”

“若果真如此,益州之地易守难攻,且为膏腴之地,一但为李特所据,朝庭怕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平定。”陶侃一旁听后道。

罗成不置可否,只是又问李玄:“舅公此番益州之行莫非是打算在益州开馆收徒?”

“十几年前舅公为寻你祖母,曾去过梁州汉中、益州成都几地,且住过些日子。当时一心只想着寻你祖母,尚无心思开武馆,不过却在汉中及成都各收有一个弟子。一别十几年,舅公此去一是去看看他们,二是打算让他们把汉中和成都玄剑门建起来。孰料去到之后,汉中的徒弟已是官居梁州武猛从事,掌梁州军事;成都那位弟子则已自己开有一间名叫‘义武堂’的武馆,且已在益州之地开有三间分馆,所收弟子已达二百多号人。”李玄道。

“呵呵,如此一来,李前辈岂不是一下子多了二百多徒孙?”陶侃笑着打趣道,并颇有深意地看了罗成一眼后问:“庄主可是有意眼下便筹谋益州之地?”

罗成摇摇头道:“暂时无遐顾及。不过,舅公对李特此人的品评令应龙有些想法,应龙以为吾等可以做一个长远打算。此事稍后再与舅公和士行兄商议。”

陶侃与李玄不由对视一眼,显然是猜不透罗成口中的‘长远打算’所指为何,又为何与李特有关。

接下来,陶侃将南昌之行的情况向罗成做了详细汇报。

南昌镖局、湖中基地之事与洪寿月前收到的信中所介绍的情况差不多,只是发展形势比洪寿所述还要好些。

末了,陶侃又道:“此行,士行见了豫章国郎中令楊世明一面。楊世明已知庄主被皇上亲封晋安郡侯一事,世明兄大感意外之余要士行代为向庄主恭贺。此外,他提及为豫章王印刷典籍之亊,称豫章王已多次催促此亊。士行答复他年底即可开印。他听后虽沒表示什么,不过士行见其神情似乎显得有些为难。想必是豫章王亦有些奈不住了。士行见状,担心因这件小亊令湖中基地之亊受阻,便吩咐周坤他们尽快先令印刷场开工。”

“此亊是应龙疏忽了,本该先在庄里印刷场为豫章王印上一套,这豫章王便不会如此猴急了。”罗成苦着脸道。

“士行还拜见了雷焕和许逊二人。二人对本庄湖中基地建设可谓倾力相助,功不可没。二人在当地皆有颇高的贤名,湖中基地每遇难亊,尤其是大批招募工匠及收购粮食、牛等物时,全仗二人亲自出马方顺利解决。二人听闻庄主在东海国设了基地,皆十分赞赏,并称明年会来此与庄主一会。”

罗成感动之余亦暗自庆幸南昌之行时能与这两人结识,否则,真是一大遗憾之事。

“三十名赴洛阳的镖师已带来。周坤一听庄主要在北地开镖局,立刻分别从南昌总镖局及武昌张冰、建邺张冲处抽出这三十位镖师。据周坤称,这些镖师入镖局之前皆有不俗的武功底子,入镖局虽只几个月时间,却已是镖局中的一流镖师。”陶侃又道。

“很好!正好为洛阳准备的武器装备、镖车等已由董阳他们所乘那艘船带了上来,应龙再对他们強化训练十天八天后便让卢武带他们上京师。”罗成表示。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