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志向(2 / 2)

加入书签

阿雷克斯暗自摇摇头,继续搬书。一个时辰后,如山般的书籍终于搬上了三辆马车,拜兰要独自坐一辆,金大刚说死也不跟张文举坐一辆车。刘彻竟破天荒的要求跟张书生坐一辆。于是拜兰坐在第一辆马车上,阿雷克斯和金大刚坐第二辆,刘彻和张书生坐第三辆。马车驶出了闵县,走在了赶往豫临州的路上。

马车摇摇晃晃的向前走着,拜兰翻身上了车顶棚,迎着吹来的风,欣赏着路旁的风景;阿雷克斯正用缓慢的语调给金大刚讲着关于精灵的传说。第三节车厢中,张文举用手轻抚着书籍,仿佛是轻抚着某样稀世的珍宝,神情显得安闲而满足。

刘彻斜靠在坐垫上,随手拿起一本书一翻,眼中露出了一丝赞许。再拿起第二本,第三本,赞许逐渐变成了诧异,诧异又逐渐变成了惊奇,最后刘彻放下手中的书。直视着张文举:“看来你也是性情中人啊!”

张文举还在装糊涂:“不知少侠此话从何说起?”

刘彻微微一笑:“你可别以为我们是武院的学生,就一个大字都不识,你既然有胆量收藏这些书,就应该是做好了随时掉脑袋的准备,你的藏书中有很多**!是吧?”

张文举一听此话,眼中精光暴射,枯瘦的脸颊竟焕发出了不一样的神采:“为了这些书,我死不足惜!”

“很好!”刘彻点头道:“你对科举有什么看法?”

“鄙人认为,科举祸国殃民!害人不浅!”在刘彻问出这个问题后,张文举竟然不在自称小生!只见张文举不慌不忙的答道:“鄙人十岁中秀才,十五岁中举,平生三次参加春闱,两次不中,第三次见到试卷后,弃笔而去!从此不再考取功名!”

“哦?”刘彻饶有兴趣的问:“不知先生为何弃笔而去?”

“鄙人两次春闱,所写之事皆是忧国忧民之事!”此时的张文举声音铿锵有力:“我盛唐积弱已久,法制陈旧,军队涣散,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鄙人奋笔疾呼。但试卷却石沉大海!鄙人同乡与我同考,高中进士!所写之话,无非是国泰民安,盛唐万岁之类的屁话!我虽热爱我的祖国,可是祖国岌岌可危是不争的事实!只坐在昔日的辉煌中,做着春秋大梦是不正确的!三年后我二次进望京,结果依然是名落孙山!第三次春闱,鄙人进入会场,询问监考之官员:可否不写八股文这种呆板无聊的文体。官员竟口称我玷污科举!玷污文学!故鄙人弃笔而去,从此不再科举!”

“好!”刘彻击掌赞叹:“小辈不知先生竟有如此铮铮铁骨!失敬,失敬!不知先生对如今的盛唐有怎样的看法?”

“鄙人窃以为,如今的盛唐乃是危急存亡之秋也!”张文举道:“百年前大食的入侵被英雄江云的禁咒所击退!而如今百年已过!大食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再次聚集了十万之众!而盛唐却并没有吸收到百年前兵败如山倒的教训,如今依然是国富民强但军队弱势!又逢顺远帝驾崩,新帝即位。整个盛唐政局不稳。据我推测,大食在两年之内必定集结军队,攻我盛唐!而我盛唐又必将重演百年前的悲剧!”

“先生所言极是!”刘彻点头道:“不知如何的时局,可有解救之法?”

“当然!”张文举肯定的说:“我盛唐人才济济,其中必有忧国忧民之人,也必有骁勇善战的将军!只要新帝放下天朝上国的迷梦,肃清内贼,大力任用真正优秀的人才,或许盛唐还有一线生机!”

张文举拿起一本书:“这本书是**,写的是当年大食对盛唐一战。从此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懦弱和一个国家的悲哀!我真的希望我们能强盛起来,就如帝国的名字一般,铸就千年的盛世!只可惜事与愿违!”

“先生何必如此叹息!”刘彻轻轻的说:“至少我们还有你这样忧国忧民的人!”

“哎!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说得果然不错!”张文举叹到:“空谈误国啊!像我这样只能在此逞逞口舌之快,又对国家的危难起到什么作用呢?真希望能为国做出一点贡献啊!‘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我也希望自己能有那样的豪情!”

“先生的藏书真是相当广啊!”刘彻听到这句诗,似笑非笑的说:“你竟还有上个文明留下的书籍!”

“这么看来,公子也是常读**之人啊!”张文举轻松的打趣道:“真没想到,竟能在我潦倒了四十年后遇到一位同道中人,而这位同道中人竟是一位如此年轻的公子!鄙人甚是欣慰,此生足以!”

“彼此彼此!”刘彻对张文举拱拱手:“先生可别说此生足以这样的话,相信我,总有一天,你的梦想会实现的!”

刘彻伸手掏出一个钱袋:“这里有五百两的银票,为了梦想,请你收下!留住命在,才有未来!”

张文举用颤抖的手接过钱袋,从刘彻深鞠一躬:“公子,我会留住命在,看着盛唐的明天!”

十二天后,一直雪白的鸽子飞进江云的寝室:“咕咕,江大帅哥,一路无事,他们已经进望岳城了!”<div>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