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名正言顺事可成,运筹帷幄算度深(2 / 2)

加入书签

他在等待那一刻,上下统一思想,士心达到顶点。</p>

所以,李渊的态度有微妙的转变,他的语气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当他第一次听到兴国寺兵的逆反之言时,他并没有治他们的罪,但却显得非常生气。</p>

他义正辞严地说道:“公等并是隋臣,方来共事,以此(自立为皇帝)劝孤,臣节安在!”</p>

但当他听到裴寂和刘文静的肺腑之言时,便不咸不淡地说:“事不师古,鲜能克成。诸贤更宜三思,以谋其次。”</p>

其实,对于如何“谋其次”,李渊心中早就有了定计。</p>

他只是想看看跟随他的部下的决心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他在等二个人的到来。</p>

那是他的大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p>

他们当时远在关中和河东,虽然李渊早有谋反的计划,让他们逃归太原,但他想看看天命,是不是真的在他李氏一族,是不是真的应验在他李渊身上。</p>

李建成和李元吉,有惊无险,姗姗来迟。</p>

该来的终于来了。</p>

李渊大喜,造反这种灭身亡族的大逆之举,风险当然非常大,现在最重要的二个儿子,安然无恙回到自己身边,可谓是天意遂人事,前程可期。</p>

至于其余的亲族,实际上他也没办法一一照顾,他们只能自求多福了。</p>

事实上,当李渊起兵之后,他的三代亲族,很多人被隋朝官吏捕杀,其中李渊的第五个儿子李智云,因为年纪幼小,当李建成逃归太原时,没办法带上他一起上路,被隋吏逮捕,送至长安斩首。</p>

造反,是要出人命的。</p>

李渊其余的亲族深刻知道这个道理,在关中的李氏直系,只剩下造反和逃跑一途,否则必死无疑。</p>

这种只能往前走的局面,成就了李氏很多英豪,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造反也是整个李氏家族捆绑着一起上。</p>

李渊庆幸上天眷顾,自己最核心的几个儿子,终于齐聚太原。</p>

李渊正式开干。</p>

在部下们的拥戴下,李渊的“谋其次”很简单,那就是效仿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皇帝(杨广)而立关中的代王。</p>

这当然只是一个过渡。</p>

李渊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气定神闲地说道;“如此所作,可谓掩耳盗钟。事机相迫,不得不尔。虽失意于后主(杨广),幸未负于先帝(杨坚),众议既同,孤何能易。”</p>

于是,李渊在和突厥的关系上,达成同盟。</p>

他接受了突厥的帮助,也得到突厥的承认和支持,暂时解除了后顾之忧,他可以放心经营关中了。</p>

李渊心中无限感慨,他想起了自己刚到太原时的私心窃喜,也想到当年举步维艰时,自己的艰难进取。</p>

他当时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祸将斯及。然历山飞不破,突厥不和,无以经邦济时。”</p>

现在,李渊一破历山飞,再困王威、高君雅,在太原立住了脚跟,接着又安抚住了突厥,这三步棋都可谓神来之笔。</p>

他虽然付出无数的女子玉帛,但却给自己争取到了进军关中的最有利的战略形势。</p>

关中,洞开于李渊面前,天下,也将臣服在李渊的脚下。</p>

但李渊才刚开始,他还有很长的路要去走。</p>

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