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离心离德再离势,英雄枭雄终鬼雄(2 / 2)

加入书签

错就错在李密是真正的枭雄,也根本不是久居人之下的大人物,即使李唐赐与他重位,恐怕以李密的心性,也难以长久全生。</p>

李密,本来就不应该投降,隋末群雄,谁都可以投降,唯有他不可以。</p>

他以绝世之资,求俗世之名,即使不成,也应该站着死亡。</p>

而不是在绝境之中,发出如此小肚鸡肠的不平之气,李密入关之后,气量气概也下降了一个层次。</p>

但是,他很快又恢复了睥睨天下的勇气,他满怀豪气地继续说道:“纵使唐遂定关中,山东终为我有。天与不取,乃欲束手于人!公,吾之心腹,何意如是!若不同心,当斩而后行。”</p>

贾闰甫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他只能眼睁睁看到李密走向他宿命中灰暗的归途。</p>

一时悲从中来,再不可抑制,他流着泪对李密说道:“今海内分崩,人思自擅,强者为雄;明公奔亡逋尔,谁相听受!且自翟让受戮之后,人皆谓明公弃恩忘本,今日谁肯复以所有之兵束手委公乎!”</p>

他进一步点出了李密最大的依靠,其料也并不可靠。</p>

河南旧部,在他一败之后,分崩离析,立即投降王世充,当然也和李密诛杀翟让一事密切相关。</p>

大错已经铸成,后悔再也无及。</p>

当日李密亲自在河南都可能做不到的事情,今时今日,再重头开始,又哪有丝毫的机会。</p>

贾闰甫最后表达了自己宁死也不再追随李密的心意,“闰甫又何辞就戮!”</p>

这实际上代表了李密此时已失尽部下之心,再也无能为力了。</p>

看到贾闰甫拒绝跟随自己,李密大怒,抽出刀来,准备拿贾闰甫祭旗。</p>

但李密当时情势,多杀一人,少杀一人,于大事无补,王伯当立即挡下了李密。</p>

李密本就是不嗜杀之人,他转头看向王伯当,这个跟随自己最久的最忠心的伙伴,他也会向贾闰甫一样,弃自己而去吗?</p>

王伯当显示了国士之风,他虽然知道李密此行必败,但一时枭雄,一世枭雄,一时兄弟,一世兄弟,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时候,李密在哪里,他王伯当也会在哪里。</p>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p>

况且,他们未必也完全没有机会。</p>

王伯当誓死追随李密,他斩钉截铁地说道:“义士之立志也,不以存亡易心。伯当荷公恩礼,期以性命相报。公必不听,今只可同去,死生以之,然恐终无益也。”</p>

他们竟然放贾闰甫离开,这是非常吊诡的事,正常来说,他们即使不杀贾闰甫,也必然扣押他一起走,以免走露风声。</p>

也许,在那个时间点,李密已经做好了舍身成仁的准备,他并不畏惧死亡,但他可以选择自己死亡的方式。</p>

将军难免阵上亡,这是自己的宿命,也是自己最后的尊严。</p>

事实上,贾闰甫逃到了熊州,他将成就一个人的声名。</p>

这是史万宝的地盘,他不无忧虑地对行军总管盛彦师说:“李密,骁贼也,又辅以王伯当,今决策而叛,殆不可当也。”</p>

但盛彦师不以为意地说:“请以数千之众邀之,必枭其首。”</p>

史万宝大感奇怪,李密声名,威震于世,盛彦师如此胸有成竹,难道有什么隐秘的事情瞒着自己吗?</p>

他追问道:“公以何策能尔?”</p>

盛彦师故作高深地说:“兵法尚诈,不可为公言之。”</p>

事实上,盛彦师确实非常轻松地完成了自己的诺言,他在李密必经之地设下埋伏,然后没费吹灰之力,临阵将李密和王伯当斩首。</p>

或者,盛彦师真的天纵其才,猜中了李密的行军路线,又或者有人,比如贾闰甫之流,透露了某些李密的习惯,而让他捕捉到了战机。</p>

真实的原因,已经永远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了。</p>

在盛彦师准备埋伏的当口,李密正在下一盘大棋。</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