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杀兄屠弟犹未足,至尊大宝已垂手(2 / 2)

加入书签

他们在制定计划时,早就将所有的步骤和后果想清楚了。</p>

不成功,便成仁。</p>

趁热打铁,他们必须赶时间,说服和控制住李渊,才能掌握所有的局势。</p>

这都早已经被计划了无数遍。</p>

李渊对这一切浑然不知。</p>

事变之时,他正在和几个心腹大臣,在海池之上泛舟散心。</p>

他这几个儿子真不省心,明争暗斗不说,现在竟然闹出宫闱丑闻,自己也被牵涉其中。</p>

他打定主意,必须借此事件,为他们兄弟之争作一个了断。</p>

但他等来了尉迟敬德。</p>

那个像天神一般,全副武装,披甲持矛,不宣自来,直闯驾前的尉迟敬德。</p>

这是诛族之罪,一定有大事情发生。</p>

李渊大吃一惊,他当然知道事出反常必有妖,慌张地问道:“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p>

尉迟敬德既不惊慌,也不害怕,他不卑不亢地回答道:“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p>

李渊一行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p>

竟然落到了兄弟相残相杀的局面。</p>

他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阵,扭头对着裴寂等人说道:“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p>

他们都明白李世民又来了一出杨广杀兄屠弟的戏。</p>

但杨广当年,还背负了另一个骂名,那就是杀父,只是不知今日的李世民,他是不是也想做杨广?</p>

作为李渊铁杆,甚至已是半个家人的裴寂,心中的震惊和痛惜,和此刻的李渊心心相通。</p>

他完全无法说出一句话来,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意见。</p>

但急势之下,终归需要立即有个态度。</p>

这种君臣父子想残,生死攸关的大事,只能由感情次一级的萧瑀和陈叔达发表意见。</p>

逝者已矣,他们需要收拾残局。</p>

需要给李世民一个明确的答复和定位,这涉及到此事的定性和走向,因为尉迟敬德鲜亮的铠甲,比日光还要光芒万丈。</p>

然后,李世民本人没有向李渊请罪,这也代表了如果不能让李世民满意,事件有可能走向最不可预测的恶劣的极端。</p>

也许,海池之上,会变成另一个屠宰场。</p>

这种压力,时刻在提醒他们,时间不多了。</p>

他们都是老于政治的千年狐狸,很快就达成了共识。</p>

他们波澜不惊地对李渊说:“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p>

李渊并不迟疑,他表示同意。</p>

他简单而干脆地说:“善!此吾之素心也。”</p>

他们精准地总结出此事的性质,并且提出了善后的方案。</p>

一是建成、元吉是死有余辜,李世民是替天行道,为国除奸,代父诛逆,不予追究。</p>

二是李渊交出权力,由李世民掌管国家,成为天下之主。</p>

但他们拿捏不准李世民的心意,对于最重要的一点,即如何处置李渊,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说明。</p>

他们将皮球踢给了李世民。</p>

急务当前,李世民毫不客气。</p>

他提出了二点,首先是将军权抓在自己手上,让李渊下敕,命令诸军听从自己的节制。</p>

掌握了军权,就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命脉。</p>

然后他让李渊派出专使裴矩,向东宫和齐王府中的将士解释事情的原委,让他们回归原位,听候差遣。</p>

一场武力杀戮,宫廷政变,以李世民的完胜而结束。</p>

但收场还为时过早。</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