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险极危极算侥幸好死赖死谋生死(2 / 2)

加入书签

当日,征伐高句丽之战,李世绩说打完此仗,可以五十年无战事。

那如果要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为几百年后计,又将做何应对?

但当日当时,李世民已达到征伐辽东武功的最高峰,按照惯例,他将大酋以下的三千多高句丽各级官僚,全部迁到内地,让他们逐渐融入汉族的家庭。

但李世民做了一个特别的动作。

他很少杀俘,但这一次,他一次性坑杀了三千三百人,这些人全部是靺鞨的战士。

李世民此举,不仅是爱憎分明,也是借此敲打东北亚,甚至整个北方游牧民族之心。

小打小闹的反抗或者或以容忍,但明目张胆地和唐朝为敌,就必须斩尽杀绝。

对于那些屡教不改,一条路走到黑的人,只有武力,只有绝对的强势,才能让他们明白真理,也才可能和他们讲道理。

毕竟,道理也是掌握在胜利者手中的。

战争还要继续。

驻跸山之战,对高句丽的震撼无与伦比。

高句丽人甚至可能已经做好了在平壤做最后决战的准备,离安市最近的后黄城,银城等山城,不战自溃,主动清场后退。

安市城几百里之内,再无人烟。

唐朝的局势,似乎非常理想,只要拿下安市城,就将一马平川,直杀平壤城下。

但接下来在安市的战斗,却以一种让李世民无法接受的方向发展。

唐军被拖在安市三个月,攻城战变成了持久战。

这对于劳师远征,后勤线过长,加上即将面对严寒冬天的唐军来说,这是个绝对糟糕透顶的消息。

安市城延续了在高句丽内战时,顽强坚韧的传统,他们以前没有臣服盖苏文,现在也没有臣服李世民。

这场战斗,从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

安市人似乎把战争当游戏,并且对生命和权威,充满了戏谑和嘲弄精神。

当李世民如平常一般,率领亲卫,在安市城下察看地势,耀武扬威时,安市人在城墙之上,嘲弄开骂,百般侮辱。

主辱臣死,堂堂大唐皇帝,天下之主天可汗李世民,何曾吃过这种亏?

不但李世民心中大怒,就是李世绩也觉得脸上挂不住了。

他向李世民请求说,当城破之日,城中男女,悉数坑之。

这产生了反作用,安市人听说城破尽坑的话以后,认为反正是死,倒不如坚守,也许才能有生的空间。

兔子急了都会咬人,逼上绝路的安市人,展示了惊人的战斗力。

整个安市,不需要特别的动员,就上下一心,坚定了死守的决心。

据坚城,又拼死守卫,在有足够的防御力和粮食水源供应下,这种大城,基本是不可能攻克的。

李世民曾经征服过比安市更大,更牢固,防御更先进强悍的城池。

即使号称居天下之中,永不被征服的洛阳,也臣服拜倒于李世民的脚下,但这一次,他再也无法复制在洛阳的荣光。

即使他率领的是战无不胜的大唐精锐,即使他似乎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但是,他缺欠了最重要的一点,他没有时间了。

李世民耗不起了。

辽东的冬天,即将来临,虽然现在才是六月,但安市城在历次围城战中,早就火炼水浸,百毒不侵了。

六月,唐军已进行围城战。

七月初五,李世民正式移营安市,进入攻城战。

八月份,安市已经非常疲惫不堪,接近崩溃的临界点了。

李世民曾经抓获过一个高句丽的探子,他亲自审讯了他,但这个探子的状态,让见惯大场面的李世民都于心不忍。

李世民给他松了绑,并且颇有些怜悯地问:“何瘦之甚?”

探子如实回答:“窃道间行,不食数日矣。”

李世民展示了大国之风,他赐给这个探子酒食,并让他带话给盖苏文,“欲知军中消息,可遣人径诣吾所,休必间行辛苦也!”

但仁义并不总是有效,攻心战在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情况下,也未必有用。

只有拼杀到最后一刻,才知道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再苦再难,都只能也必须支撑,先让对手撑不住,让对手先自己一刻倒下,就是胜利。

这就是安市城生存之道。

唐军一直攻,安市城一直坚守,战事陷入胶着。

李世民终于要放大招了。

成败在此一举,成败也看天意了。

李世民抬头望天,沉默不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