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陈子龙(2 / 2)
陈子龙赶紧起身给卢象升见礼。卢象升见此人年纪最多不过二十岁,皮肤黝黑,身材精瘦,怎么像读书人,竟像是个务农之人。
无论是从年龄还是从官职上论,卢象升都是陈子龙的长辈,所以也就很自然地问陈子龙现在官居何职。没想到陈子龙躬身答道:“回尚书大人,学生现在只是生员,还未中举。”
卢象升更为诧异了,心想此人连举人都不是,全国这样的读书人不下数十万,为何皇帝对他如此青睐呢?
“都坐吧,在这里谁也用不着拘束。”朱由检道,“子龙,你还接着刚才的话题说。先生你也听听。”
结地地科鬼孙术接冷球察毫
“是!”陈子龙便侃侃而谈道,“刚才草民说到农田水利。草民奉旨,从去年冬天到现在,走了京畿一带很多府县,其中也包括很多皇庄,发现农田水利设施几乎没有,全是在靠天吃饭。天下人皆知江南为鱼米之乡,却不知江南虽雨水充沛,河流密布,但农人同样重视田间水利。故草民以为,天下没有薄田,只有懒汉。”
卢象升忍不住插言道:“陛下,北方并非没有水利设施,各地的河道排水沟渠,差不多每年都要修缮的。臣在大名府时,单是境内卫河漳河马颊河这三条较大的河,每年都要动用很多役工疏浚河道加固堤坝,耗资甚巨。所幸这几年大名府未闹水灾,可粮食也没见多产多少。”
卢象升这么一说,陈子龙便不敢说了。朱由检却鼓励道:“子龙,但说无妨。今日咱们不论君臣大小,只讲道理。”
陈子龙这才放下包袱,先起身对卢象升施了个礼,才继续说道:“学生与大人有些不同见解,斗胆试论之。北方水利,往往防涝重于抗旱。当然这不无道理,因为涝灾往往导致颗粒无收,而旱灾多少会有些收成,而且北方作物也比较抗旱。但学生以为,现在的形势是北方连年大旱,必须防涝抗旱并举方可。
“而且多年来北方粮食一直不能自给,朝廷不得不依赖漕运,即南粮北运。但漕运有很大的弊端,一是运力有限,时间太长,缓不济急;二是成本高昂,导致米价过高,加重朝廷和百姓的负担;三是过度依赖漕运,一旦江南发生大灾,无粮可运,则北方饿殍遍地矣。
“所以学生以为,与其依赖漕运,不如在北方大力兴建农田水利设施,让北方产粮能够自给。而北方各地中,条件最好的便是京畿地区,因为京畿地区人口多河流多,其实比江南也差不了多少,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是最大的。若在京畿可以成功,便可逐渐向鲁豫甘陕推广。人人治水,便是人人治田,若干年后,军储民食,俱可丰足。”
刚说到这里,朱由检兴奋地一拍大腿道:“倘若真能如此,何患流贼纷起?何患外寇犯边?”
卢象升却怀疑地道:“北方粮食能自给的话,当然是好,可做起来太难。就说这兴修水利吧,耗费人力物力十分惊人,又不能立刻见效。如今朝廷连年用兵,军饷尚且不足,恐怕难以应付其他大的开销。事有轻重缓急,”
“朕可要驳先生了。”朱由检脸上虽然还挂着笑容,语气却无比坚定,“让粮食增产,此乃当下第一急务!”
本书来自 /book/htl/18/18653/dexht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