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拿到指挥权(1 / 2)

加入书签

 洪泽乡西北面是广袤的洪泽湖,东南边是一片低矮的丘陵山地,其中最高峰的海拔也就四百多米,其他多数都是两三百米,山并没有多高,却连绵有数百里,一直延伸到了九江郡。</p>

从小范围说来,此处是张八岭的外缘,往大放,这里是大别山脉向江淮东部的延伸部分,山中林木茂盛,地形复杂,很适合做贼窝。</p>

山林广阔,靠百人要找到贼窝在哪里并非易事,好在从洪泽乡通往这片林区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比较正规的土路,穿过林区,经盱台县,最后到九江郡的东城县,沿途有一些村落,还有一个驿站,贼子若从这条路上走动,行踪很容易叫沿途百姓瞧见。</p>

还有一条不能算是路,只是两座山丘夹在中间的狭窄通道,道上大小碎石广布、荆棘杂草丛生,比起两边起伏的山坡,唯一的便利之处就是稍微平坦一点,不必费力去翻山。</p>

从山口处被压折的草木来判断,贼人确是从这条道出入。</p>

梁轩昨夜已经和众人商议好剿贼方案,次日便带着士兵进山,沿着山道进去一点点摸索,总能找到贼窝。</p>

梁轩虽然当着主管辑盗、兵役的左尉,但其实没有正儿八经的领过兵,更别说在山地行军作战了,他心里有点发虚,好在加上几个带路的,整支队伍也只有一百多人,吼一声大家都能听见,指挥起来没什么难度。</p>

粮草辎重也不必带太多,每人随身携带两日干粮,兵器、木盾这些自不必说,再就是用来生火的火镰、一些绳索、镰刀等物品。</p>

当然,剿匪肯定会有人受伤,也带了几瓶止血药粉。</p>

这些东西梁轩还是会准备的。</p>

最关键的是行军,梁轩读过《尉缭子》,按照里头写的行军之法,整支队伍要分成大军、踵军、兴军、分卒几个部分。</p>

兴军就是轻骑侦察兵,要在大军之前二十里活动,分为几个屯,相距三五里,负责探查前路敌情。</p>

这支剿贼的队伍人数不多,也无马匹,梁轩便派出一个什的人和当地向导充当兴军,分做两队,前后间隔一二里探查敌情。</p>

踵军则是前锋步卒,均轻装上阵,未着甲胄。一旦兴军发现敌情,踵军就要迅速上前,配合兴军将其击溃,为大军开辟畅通的道路。</p>

大军位于前锋之后,是将旗所在,大军中还有戍卒携带着辎重粮食,缓缓而行。</p>

分卒则安排在大军的两侧,与大军平行前进,负责占领有利地形,战斗胜利时追击敌人,暂驻待机时保护大军侧翼。</p>

这些梁轩读得很熟,他也如此安排了,只是人数太少,路又不宽,除了前面探路的,后面三部分人都集中在一起,呈四列排队而行,走到比较狭窄处,又并成两列或一列。</p>

这一百人服过多次更役,受过基本的军事训练,进退停止、起立蹲下做得都很熟练,其中五十個县卒还上过战场,所以队伍走起来很规整。</p>

若是在平整大路上,这个行军方式是很好很实用的,但现在他们是在山林中,在韩信看来,这样进去纯粹就是送人头。</p>

韩信最擅长的不是如何熟练地运用书中所述,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p>

性命攸关之事,再低调下去,别说立功,自己可能也会如历史上的松一样,死在这一次剿匪之中。</p>

韩信不怕死,但不想死得窝窝囊囊,毫无价值!</p>

“左尉,我、小的有话要说!”</p>

队伍后面,韩信朝被士兵拱卫在中间的梁轩高声喊道。</p>

梁轩停下脚步,回头看去,一个高高瘦瘦的士兵正举着手朝自己示意。</p>

按理说,普通士兵有事是不能越级上报的,只能去找本什的什长或伍长说,再由什长上报给屯长,屯长上报给百将,一级级传上去。</p>

不过,这支队伍总共只有一百人,梁轩便也没讲那么多规矩,招了招手,示意韩信近前说话。</p>

“何事?”</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