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他啊,姓周(1 / 2)

加入书签

 与李战秋和陈风这里可以说有些不那么愉快的气氛不同,黄玲儿回家那是一个欢声笑语,才真正有了那么一点儿学子归家的感觉。</p>

在这一点上,儿子是不能和闺女比的,而全蓉都城的闺女又没法和黄家小公主黄玲儿比。</p>

黄家老宅位于蓉都城城东,独占了东边傍水依山的一大片土地。从天断山脉流淌而下的水脉从蓉都城穿城而过,或者应该说是先有了这水脉纵横的沼泽,接着被先民们治理成了沃野平原,才有了蓉都城——有了这潮灾之后西南最大的避难所。</p>

一条蜿蜒的水蛇原本是贴着龙溪山山脚而过,在这里却诡异地绕了一个弯,圈出了一片前水后山的好所在。</p>

有人传说这山是大地龙脉的一角,或许是龙的胡须,又可能是鳞甲一片,这小小水蛇是为了避让龙威,所以只好就绕了一段远路。</p>

当然,也有换过来说的。说这水里有真龙,山神专门给腾出一片地。</p>

灵潮之后,神神怪怪的事情实在多得不行。</p>

但不论如何,众人的意见都很一致——这是一块福地。因为这里是黄家的地。</p>

此时的黄家充分展示了大家族的一切,曲折回环的庭院,绕璧水榭,假山廊桥;穿梭不停的丫鬟仆从,莺莺燕燕的夫人小姐……</p>

“小姐好。”</p>

“小姐好。”</p>

……</p>

“玲儿回来了,一会儿上姨妈这儿坐坐?北边刚送了两张上好的狐皮,正好配咱玲儿。”</p>

“玲儿还是先来我这儿吧,东边送了些蚌珠,咱女人家怎么能没有见趁手的珠宝首饰?也到年纪了。”</p>

……</p>

黄玲儿傍晚时分便赶到了老屋,这饭前饭后正是人多事杂的时候,一路上七大姑八大姨的招呼不停。</p>

但是黄玲儿根本不管这些,真要一个个回礼,腰都要断了。她有时候在想,爹和叔伯们找这么些女人进门干什么?都是些只会坐吃山空的家伙,还不如省上点钱捐给蓉北城的贫困户呢。</p>

“我去看爷爷了!”</p>

这一句就算是一齐回礼了,意思也很明白:本姑娘现在没空和你们说三说四,你们还不够格!</p>

脚步轻盈,穿花蝴蝶一样的黄玲儿跨过一个个院门不断向里,往上,足足有半顿饭的功夫才来到了黄家宅子的最深处。</p>

这是一个极幽妙的所在。门口有清泉一眼,石桥一座,松柏间杂且老根虬蚺。门里也简单的很,不过是石桌一方,石凳两个,然后竟然是一间道观。</p>

这还是一间破道观,匾额歪斜,晃晃悠悠,只余下一个羊字在中间。之所以还能勉强认出是一座道观,只因为里面供奉的不是如来罗汉,也不是某位儒家圣贤,勉强能认出是某位道家真君。</p>

按说,灵潮前西南地区便是佛道盛行,灵潮后人们求己不成自然求神问仙的就更多了,几乎所有的庙宇道观都被诚心的信徒们翻修一新。没想到这里竟然有一座破道观,还是在黄家老宅的最里面。</p>

这到底,是信呢?还是不信呢?没有谁能说清楚。</p>

堂皇富丽的黄家大宅里有一座破道观,这已经是极不寻常,当然黄家的姨太太姑奶奶们再不喜欢也不敢说半句闲话,全都是因为石凳之上坐着的这位老人。</p>

老人的样貌与这道观也是极不相称,虽然穿的一身洁白的道袍,纤尘不染,一看也是出自名师之手。</p>

可是那满头银发虽然可以看出主人打理得十分精细,也努力地将其收拢到脑后作了一个发髻,却仍然透露出些许须发皆张的气势。</p>

国字脸,络腮胡,年轻之时必定是个猛张飞一样的人物。</p>

“让我看看,是哪家的姑娘来看我这个糟老头子了?哈哈哈哈”</p>

声如洪钟,势若波涛,这与那一张国字脸倒是极相配的。</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