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1 / 2)

加入书签

 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是如同狼群一般的存在。

因为人类个体的力量虽然很强,但还是不了虎、熊这些顶级的掠食者,所以,这种时候,聚集到一起,各自有分工便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和大多数人对人类孱弱的认知不同,那个时候的人类虽然个体的力量可能不过虎、豹、熊这些最强大的掠食者,可却绝对不逊色于狼、鬣狗这些群体狩猎的生物,现在非洲的草原之,还存在着能够跑死羚羊、吓退狮群的猎人部落,从他们身,可以溯几万年,领略到我们祖先时期的风采。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人类的强大,人类的数量便越来越多,仅靠当地的猎物已经远远无法满足于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了。

于是迫于无奈的人类开始迁徙,离开食物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故地,向着四方迁徙,这也是差不多整个考古界对于人类是从非洲迁徙而出的认知来源。

不去管这个推论到底是真是假,总之,随着人类的规模越来越大,在发现哪怕迁徙也无法满足食物的需求之时,农业便出现了,在华夏神话之,将这一切全都归功于了神农氏这一个圣人的身,是他尝百草,是他教会人们种植。(算如此,这一切终归还是被归功于人的身,而不是像其他明一样,将这一切归功于神明,这其实也算是华夏明与其他明最为不同的地方。只可惜,儒家这群家伙,讲什么克己复礼,只看到了先圣们的功绩,却将先圣们这种探索、实践的精神给掐了。)

可是,从猎人变成了农夫,这引起了另一个问题。

在以狩猎为生,整个族群都是猎人的时候,对于身边的野兽,猎人们当然不会嫌弃,反而会觉得越多越好,毕竟,这些对他们来说,可都是食物。

但过渡到了种植为生之后,身边的野兽成为了人们头疼的存在,食草的野兽会破坏农田,啃食禾苗,食肉的猛兽会威胁越来越多,且没有狩猎经验的农夫。好在,另一位圣人有巢氏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解决的办法。

虽然在还在狩猎之前,有巢氏教会了人们建造房屋以遮风避雨,可对于狩猎的猎人来说,其实山洞和房屋的效果是相同的,很多时候,山洞可能还房屋要好,毕竟,山洞不用担心倒塌,而房子要是没有建好,还是会倒塌伤人的。

而到了种植为生的时候不同了,无论是麦子、稻子还是粟米、糜子,平整的土地是最起码的需求,而有平整土地的地方,山洞这种原本最好的住所,自然不存在了,所以,这个时候,有巢氏教会人们建造房屋的手段凸显出了其重要性。

房屋建造好了,人们又发现,用木头建造的篱笆可以阻挡食草的野兽,用木头建造的围墙可以阻挡食肉的猛兽,于是,族群部落出现了。

农业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这也是农业取代狩猎成为人类主流的原因,随之越来越多的人口,族群部落越来越大,最终为了更好的发展,还是只能分裂,让一部分人离开,再去寻找一处可以开垦农田的地方,建起新的部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