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矿产争夺(2 / 2)

加入书签

不管东州派原本是哪里人,但他们已经在益州生活了很长的时间,核心利益也是在益州虽然东洲派原本因为土地人口的等问题跟益州本土派有很多的矛盾,但当事情涉及到对外荆州派的时候,东州派和益州本土派之间,有很多利益其实是相通的。

顺带一提,南中豪族,比如说李氏,孟氏,焦氏等,都是在益州本土派的范围内的,而且这些地头蛇们,是坚定支持益州派方案的,毕竟他们是地头蛇,干什么都方便,利益空间也最大,当然不想每过几年还得再交一次赎买钱那么麻烦,一锤子买卖是最好的。

对于这样的两个合作方案,刘备并没有下定决心。

两个方案其实对刘备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坏处,毕竟刘备才是真正掌握南中矿产大头的人,更别说两套方案都能给刘备带来大量的财富或者是税收。

但荆州派的方案,会导致益州派的不满,而益州派的方案,会把荆州派排除在外现在刘备手下的人多了,代表各种势力利益的人都有,必须要做全盘考虑。

一直到诸葛亮南下的时候,刘备才勉强下定决心,选取荆州派的方案。

一方面,荆州派的方案,并没有把益州派彻底排除在外,属于有钱就能获得开采权的竞争,不像益州派的方案,是完全把荆州派排除在外的。

另一方面刘备现在身在益州,对益州派的掌控更加严格,但对荆州,只能指望二弟关羽来管理。

次江东偷袭,荆州本土世家就有不稳的趋势,如果不是各个位置都是忠心可靠的人在镇守,说不定荆州的结局会变成什么样。

这次益州的矿产分配,如果把荆州的世家都排除在外,天知道这些世家会怎么想,这样很不利于团结的。

再一个,刘备也不想让自己手下的文武百官们,有那么严格的地域划分尤其是在这种国家大事面。

综所述,刘备选择荆州派比较公平的方案,也就情有可原了。

而这次诸葛亮南下,就是带着这个方案,在味县主持赎买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跟各大世家的代表们讨价还价,划定赎买区域和采矿年限。

这种事情,只有诸葛亮这个平时处事公允,政务能力一流,被荆州和益州两派和刘备共同信任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让大家都心服口服。

为了做好这件事,诸葛亮也是一点都不敢马虎,拉着张溪日夜商量,对南中各地的矿产分布,总算是有了一个比较笼统的了解。

而且张溪也建议诸葛亮了,别一次性就把所有的矿产都赎买分完了。

先不说这些世家们有没有能力可以一次性把南中的矿产都给开采出来,即使可以,刘备集团也会在一次次的赎买中,慢慢的把主动权拱手让给这些世家们。

所以必须要有后续开发计划,持续吸引这些世家投钱,把这些世家们藏在地窖里的铜钱都给挖出来,这样才是对财政最有利的事情。

有了铜矿,不代表刘备可以无节制的铸造五铢钱这方面的问题,不仅仅是诸葛亮和刘巴这样的经济天才,就是刘备也知道,这么做对官府财政没有什么好处。

具体原理他们可能不懂,但后果他们却非常清楚,毕竟中国古代这方面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

再一个,虽然这么说听着很扯淡,但这个时代真的不缺铜钱,缺的是铜钱的流通不管是公侯还是世家们,都有把铜钱藏起来,甚至是用铜钱陪葬的传统。

越是世道混乱,世家和贵族们就越会珍藏铜钱,似乎是想要以此来寻求安心的感觉。

所以啊,张溪建议,诸葛亮可以把南中的矿产进行分批次的开发,比如这次就可以先开发谷昌以北,东川的铜矿区。

至于味县以南,抚仙湖附近的铜矿区,暂时封山不入,不做开发。

其实就是后世金融投资的那一套,总得给投资者看到持续赚钱的希望,融资方才能持续不断的收割韭菜。

只不过刘备的心眼没那么黑,他可不是空手套白狼,是真的拿出真金白银来的这些金银铜矿山就是刘备的本钱,而且在这时代,是稳赚不赔的东西。

诸葛亮和张溪商量了很久,两个蔫坏蔫坏的家伙总算是设计好了这次赎买的整体流程和划分区域,剩下的,就是等所有的世家到位后,开始公开赎买。

是的,这又是张溪建议的把跟世家代表们私下谈判赎买改为公开赎买,也就是所谓的拍卖。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

一个,是更加公开透明,大家都是看钱说话,什么人情关系都不好使。

另一个就益州派和荆州派的关系,益州派内部还有东州派,南中本土派和益州本土派之间的分别,这要是不抢起来,那才是怪事。

你们抢不抢的,诸葛亮和张溪是不在意的,刘备说不定还乐见其成一帮世家抱团,对主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而且你们这么一抢,这个拍卖的价格不就高去了?!

都是钱啊,不能不要的,对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