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烟雨楼前斗文采(1 / 2)

加入书签

 “烟雨楼中行**,纵使蒙满皇城乱飞血,**迷烟终不断,夜**,夜**。”便是双月大陆文人骚客对这烟雨楼的评价之词,短短几字,道尽其中风流味。

“许多自命清高的文人骚客,却也沉浸于烟花酒地之中,不知一诺兄弟如何看待这文人骚客与青楼之事?”在烟雨楼门外,萧飞羽开口问独孤一诺。

独孤一诺对着这烟雨楼看了会,说道:“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骚客,每当他们遇到不顺心,难以排解的事情时,譬如,科场失意,官运不佳,爱情坎坷,他们便不惜花费许多时间、金钱去青楼寻花问柳,寄情风月,寻求一时的解脱。青楼可以说是落魄文人的浪漫生活之地。

文人总是把出仕从政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人生一世谁不想让有限的生命变得炫耀夺目?有职才能有权,才能施展抱负,改造天下,名垂后世。出仕,是他们读书人唯一的出路。

也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在从政大路上跋涉着的而被扭曲了的人。有些人求政不得而求山水;有些人政心不顺而求文心;有些人终南山里窥皇城;有些人虽说不求闻达,布衣躬耕,却又暗暗积聚内力,等遇明主建功业。

也有些人,尤其是年轻的文人便是沦为了骚客,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转向市井深处的烟花柳巷之中去寻花问柳、寄情**。

不少人,便是在这种境地之中堪悟了人文之道。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正是经典的骚客之作,也是此类之经典,婉约之至。说什么虚名有何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用自己最拿手的歌词来发牢骚,用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覆盖所有的官家的和民间的歌舞晚会,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哈哈哈!”

听得独孤一诺款款而谈,言语之中饱含至理,令萧飞羽惊叹不已,尤其是这首《鹤冲天》真的是太为符合青楼之中文人骚客的情境了。“一诺兄真是满腹经纶,听得你此番言语,谁人也想不到你便是‘无名杀神’。文人骚客也的确是寻花问柳亦有道啊!

八声甘州:

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听到独孤一诺吟诗阔论,常入青楼寻花柳的萧飞羽自然按捺不住,也吟唱了一首。看来这萧飞羽也还是很有才学,他的这首词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图,任裁其中一句都情意无尽,美不胜收。独孤一诺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这首词,也就是说这很有可能便是萧飞羽的原创之作。这种功夫,古今词坛能有几人!

之所以认为很有可能是萧飞羽原创之作,还因为此辞的意境很符合他的情形。他把青楼比作自己的“故乡”,但是因为自己的父亲的限制却不能前来此处,“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说的就是这层意思。最后两句“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更是直白得道明自己对青楼佳人的思念之情,开篇几句则未为整首词布置了浓浓的愁肠之意。

看来这萧飞羽虽好青楼风月事,但也绝对不是一个没有才学的无能纨绔子弟,只是他的“志”,他的“好”没有寄情到正道之上,而是寄情于风月之中啊!

“飞羽王子,此词乃上上之作啊,定可流传千古。可是若入了武枭王之耳,可就有一番不顺了。”独孤一诺很是赞叹,不过他认为武枭王听了基本会勃然大怒的。

萧飞羽一阵苦笑。

青楼夜里多秋客,白天往来之人很少,但是作为萧飞羽这般“娼道神客”,自是未进门时便引来伺候生的热情欢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