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五千精兵(2 / 2)

加入书签

来到后院厅中,最显眼的便是厅中的那张大桌,此桌平时都是坚在一旁,待用饭时才会摆在厅中。而且因为汉时众人皆是跪坐,因此那桌子并不高,立起来之后倒也占不了多少空间。

此时那大桌已经于厅中摆好,并且有下人陆续的望上摆着酒菜。鸡鸭鱼等物事比较常见,另外还有几样青菜。赵云虽然不贪口腹之欲,但是见了这丰盛的一桌菜,却也不自觉的吞了下唾沫。

汉末战乱,百姓流离失所,就算是大户人家,寻常吃饭时也少能见到新鲜的蔬菜,相比起来,那些鸡啊鱼啊什么的肉类,反到更好解决。

薛冰见下人将酒菜上的差不多了,便对赵云道:“子龙请坐!”而后自己率先于主位坐定,待赵云亦落座,便与其谈起过几日地练兵之事。

不多时,王平至,薛冰邀其同坐,并着左右取出酒水,先与二人同饮一杯后才道:“今子均已至,过几日,我等便要开始寻训练这支兵马。子均引此军月余,可有何看法?”

那王平闻言,忙将酒杯放下,而后答道:“末将引此五千军士,跋山涉水,专挑险峻之地而行。然五千军士,无一掉队,可知这些兵士皆为汉中精锐。只是不知,薛将军却是要这支人马执行何种任务?为何要着末将于路上这般操练?”

那子午谷之计,王平并不知悉。应该说,汉中王帐下,除了那几名参加了那几日议事的几个人,并没人知道这次北伐地具体战略,甚至连北伐之事,都没有与任何人提起,大部分的将领仅仅是根本这些日汉中王下达的一连串命令而隐约的察觉到即将有大战爆发而已。

例如这王平与魏延,他二人引兵在外镇守重镇,又皆是统兵大将,汉中王一有大动作,这二人如何不知?几个命令传来,他二人都于心中猜得汉中王要整顿兵马,引大军北上了。

对此,这二人都是抱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下一步的指示。毕竟对于武将来说,要想取得更大的功勋,最好地方法就是在战场上立功。而且是越大地战役,便越容易立大功。本来魏延与王平都以为自己的下一步任务就是整备手下兵马。随时准备听候调遣,哪料得突然一纸调令传来,着王平引五千兵马回成都。

当时王平心里也暗中思量了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汉中王引大军出,自己则镇守成都。或者是就是川中兵力不足,着自己押运兵马,同时随川中大军同行。但是偏偏又接到薛冰书信。着其在路上那般操练兵士。

这么一来,直将王平弄的完全摸不到头脑,搞不明白这个调令到底是为了什么,甚至连自己的下一步任务到底是什么,他都不知道。因此,才会在此时有此一问。

薛冰闻王平之言,与赵云对视了一阵,见其点了点头,遂将左右尽数屏退。而后亲自为王平满上一杯酒水,这才轻声道:“此番招子均前来。确有重任相托。”

见王平凝神倾听,薛冰这才继续道:“子均熟悉汉中道路,可知子午谷小路?”

王平闻言,脸色一变,而后又想到薛冰先前着自己挑穷山恶水而行,莫非正是为此?当下忙问道:“薛将军言中之意,可是王上欲派一军出子午谷奇袭长安?”

薛冰点了点头,答曰:“然!”而后见王平脸色变来变去,这才继续道:“而且此军,正是由我三人同领之。”

王平瞧了瞧薛冰,又瞧了瞧一旁的赵云,他本与赵云不甚熟悉,但是他也知赵云在汉中王身边的地位,五虎上将中有两人在此路军中,由此便能猜出此路军之重。当下于心下暗思:“王上如此看重此路军,使薛将军与赵将军同引此军,又着我来,想来是瞧中了我熟悉地理这一点。”当下便想明白了自己地身份,立刻对薛冰道:“那子午谷小路,末将也走过几次,其路之险,实不宜大军而行,不过,正因此,才能起奇袭之效。现王上调五千兵马……请恕末将直言,五千兵马,多矣!”

薛冰点了点头,笑着答道:“此事早有计较,以我之意,这五千人最后只会留下三千,现在最紧要的,便是让这三千兵马尽快地适应山路行军,以便在快速通过子午谷之路后,依旧能够保持足够的战力!”却是他今日见了那五千兵马,虽然很快地赶到了成都,但是那个样子,根本就没有一点战斗力。若到北伐时,此军依旧是这样。纵使出了子午谷,怕也无力再夺长安。

王平听了薛冰之言,已然明白了自己的任务,当下抱拳应道:“末将定不负将军所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