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逍遥(1 / 2)

加入书签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道家学派创始人。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道家思想的继承人。

一部《道德经》,道尽了人与宇宙的关系!

道!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

德!什么是德?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德是一个修行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是人云亦云的想当然。

何为善、恶?

善,是社会性。于众有利为善。恶,是生物性。于己有利为恶。执,是心理活动。心持外物为执。

老子留下《道德经》后,西出阳关,经西域至天竺,化身为佛,教化胡人,因此产生佛教。

孔子师老聃,学了一个善字,成就了儒家。韩非子读《道德经》,学了一个恶字,成就了法家。佛教,学了一个执,心不为外物所动。

只有庄子得其中三味。斩善、恶、执,成逍遥境。故有老子只有一徒的说法。庄子无门人弟子,因众生生于天地,归于天地,本应平等,怎么还会去分门人、弟子?只留下了他的思想。与老子留下的《道德经》的深奥不同,庄子的著作更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道出了‘道’之天人合一的最高追求。

逍遥派正是传承了庄子的逍遥之境而生。可惜逍遥子的师傅终究还是执着了。执着于皮囊。四个弟子,男的潇洒,女的美貌。导致了情爱之苦,却更是害人。逍遥子更是继承了他师傅的缺点,收徒只求相貌,不求心性。教出了丁春秋这样的败类。欺师灭祖!直到机缘巧合,将两甲子的功力传给了有缘人――虚竹。逍遥派在一次发扬广大。

虚竹本为佛家弟子,在空与不空之间,最后终得逍遥。为免除逍遥派重蹈覆辙,留下了师训,收徒当首重心性,每三十年下山亲选弟子传人。正因如此,逍遥派在五百年后却如同消失了一般。下属的七十二洞府的生死符禁制更是被他解除了。为逍遥派积下了大功德。而扶持他的四大剑婢,尽得真传,创出天山剑派。天羽奇剑这套剑法,更是四大剑婢在天山的景致中悟得,意境高远,又如云海般变化莫测。

为何武山和翟明发苦求而不得?二人一脸的戾气,一看就不是良善之辈,更是沾满了因果之人。这样的人怎能为徒?当代天山童姥,已经一百六十岁,修行了一百四十余年,虽未天人合一,却是有了天人感应,毫不犹豫将二人赶下天山。

强攻还是智取?当然智取了。因为即使有高斯狙击枪,杀死二流高手也很费力。一流高手的护体罡气都很难破掉。对方一旦出手,二人必死。别看护身符能挡住机枪大炮,那可是由于里面充满了内力、或是魔力的缘故。一旦受攻击过大,或是其中的能量耗尽了,就是身死的时候。最关键的是,一流高手的速度太快。眼睛跟不上对方的身法。看不清怎么开枪。子弹打干净了,换弹夹的空闲,就是死的时候。尤其二人没有内力,护身符都是靠着主神充满能量。

为什么不学点垃圾内功呢?一是对内功不了解。学了垃圾的还能不能学神功?谁也说不明白。宁缺毋滥,这就造成了眼下困难重重。

当代天山童姥已经一百六十岁。但依旧是中年的容貌。看起来弱不禁风,又或是虚无缥缈?反正是比不会武功之人还要不堪。这恰恰是返璞归真。二人不是傻子,直觉就感到不对。当然不敢出手。

既然有逍遥派神功,那么为什么不能有专门克制内力的毒药――十香软筋散、悲酥清风。先是下药,然后……但是二人不知道的是,逍遥派是一个积攒了大量功德的门派。二人的想法一升,离倒霉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那么就是要想办法取得这种药。再次拜访了百晓生。得到了消息:五毒教,地处苗疆五毒岭,是个神秘而恐怖的组织。到了那里必有所得。武山想要通过百晓生来购买。被一口回绝了。原因是:一是五毒教根本不和汉人做买卖;二是凡是有这种药的人会成为武林公敌,即使是五毒教也从不在外面使用。这也正是五毒教历经无数战乱不倒的一个原因。

天山到苗疆,二人花费了一个多月。这个时代没有高速公路,更没有汽车飞机。除了马车,就是步行。二人能一个月走到苗疆已经是极快了,更何况二人不会骑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