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出事了(1 / 2)

加入书签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新式火器营正在进行着火炮协调齐射训练。WWW.x23us.com这些炮全是缴获的前明后装佛朗机炮,使用带炮壳的开花炮弹,炮身带有准星和照门,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可达1公里。射击间隔短,发射散弹时一发炮弹带有500发子弹,可以封锁60米宽的正面,威力惊人。

由于此炮的杀伤力强,所以魏东亭就为他的小型炮兵配备了这种先进的后装炮,以期从质量上压倒敌人。

世界上第一次火炮协调齐射是在1453年,由奥斯曼帝国进攻君士坦丁堡时发起的。69门火炮,占据了前线4英里宽的位置,随着默罕默德二世一声令下,万炮齐鸣,炮弹发出致命的尖啸,砸向君士坦丁堡的石墙。

城墙在轰鸣的爆炸声中变成碎屑,尘土飞扬,硝烟弥漫,千年古城轰然倒塌。欧罗巴文化的屏障,能够让欧洲文化按照自己的意志前进而不受东方文化影响的屏障,在火药的巨大威力面前,飞灰湮灭,从此东西方文化开始融合······但是,也由此掀开了人类战争史上新的一页。

魏东亭对他的炮兵提出的训练方法是“边打边校正弹着点”——来自后世德**队的射击方式。而魏东亭又在此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发测试性射击,校正目标方位等射击诸元,第二发就要命中目标,做到两炮至少干掉敌方一个目标。

魏东亭坚信,只有在士兵对火器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射击技巧上胜人一筹,才能更好的发挥火器的威力,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更有可能改变整个满清对火器的看法。所以他的兵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日演练不辍。

魏东亭领着犟驴子等人在位于地下的掩体内观摩着演练,长着两道卧蚕眉的参谋长拍着瞭望口附近的原木道:“大人可真有法子,我老彭也领了一辈子兵,打了一辈子仗,愣是没想出把掩体挖在地下的法子,这样既安全又隐蔽。”

一个面色黢黑的参谋接道:“大人的行进射击和静止射击的法子才叫绝呢!还是每人打一枪,愣是没了射击间隙,比起以前一窝蜂的射击,不知要好上多少。”

“参谋”一词是魏东亭从后世军队引进的,他们都熟知兵法,既能帮办军务,又能为主将提供战术参考,必要时还能领军作战,真是一举三得。魏东亭给这些参谋们授以官职,属于文职军官,相当于此时清军绿营中的百总或千总,品秩上与他相差不多。

对于自己这个年轻的上司,这些参谋们初始还有几分轻视,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们发现这家伙平易近人,完全没有官架子。还有就是他所提的这些训练方法和战术,要么是前所未闻,要么推陈出新,集精华于一身,而训练效果却是有目共睹。再加上这家伙又是给官职又是发工资的买好,他们再也不敢小瞧这个未及弱冠的年轻人了,转而服服帖帖、忠心不二。魏东亭也把他们视作心腹,凡事都与他们商量着来,极尽民主。

魏东亭也利用这点,对他们耳濡目染,慢慢改变他们的思想,让他们接受并学习西学,特别是物理和平面几何,从而做一名更“科学”的指挥官。

魏东亭正向他们“预言”着未来火器的功能与作用,一直在凝神细听的穆子煦提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大人,我们的火器营的战斗力如此快的提升,将来一定可以战胜八旗铁骑,那样会不会引来皇上的猜忌?”

在场的所有人的前途都和魏东亭拴在一起,穆子煦当然可以担忧,更可以直言不讳。

“我们可以示之以弱啊,”彭参谋长道,“和八旗军演武时我们故意打输,等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再一鸣惊人。”

“不行。”穆子煦当即否定,“那样一来,朝中大臣就会以虚耗钱粮参我们了。”

“示弱不行,锋芒毕露也不行。”穆子煦的话正中魏东亭心事,可以说这是他最担心的,他紧蹙双眉盯着硝烟弥漫的演武场说,“小打小闹会招来落井下石,大干一场又有可能受到皇上的猜忌,我们现在是如骑虎背。”

魏东亭此言一出,所有人都像箭穿雁嘴、钩搭鱼鳃,表情沉重不再言语。

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更何况他认为你对他的江山构成了威胁。昔日岳武穆何等英雄,不也因遭到赵构的猜忌而被秦桧害死了。即使得以全命,也会有一纸诏书让你前功尽弃,所有辛劳化作江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做臣子除了逆来顺受,又能作何?

魏东亭正思量间,忽听“嗵”的一声响,几个人忙通过瞭望口向外望去,只见演武场上人影跑动,惶急不可终日。

几人同时料到出事了,但具体是何事,则没一人说得出。魏东亭刚要打发人去看看时,一个小校急急如火地跑来,也不行军礼,张口道:“大人,出事了,炸······炸膛了。”

魏东亭心里一沉:部队建成还不足一月,就出了训练事故,授人口实事小,损伤士气事大啊!他一把推开小校,急急的出了掩体,朝演武场奔去。

原来是第九小队的一门佛朗机炮炸了膛,炸死2名炮手,炸伤5人。斯时军医已赶到,把伤者抢下去救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