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而今迈步从头越,X来到命运岔路口(1 / 2)

加入书签

 当一扇门关上时,另一扇会打开——塞万提斯。</p>

一帆风顺的人生只存在于理想中,而一条道黑到底的人生也不会有,因为机会的大门不会永远向你打开,同样,机会的大门也不会永远对你关闭,因此,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p>

尽管我初恋中的两次表白:第一次失败了,第二次为我留下了一个疑问;但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就在我的第二次表白无果而终后没几天,我迎来了人生的转机!</p>

1977年,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这是一个春风化雨的年份,因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大地上吹响了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号角——恢复高考了!</p>

恢复了高考,这让年轻人突然感到前方展现的是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百舸争流景象。</p>

盛夏的北惊天门广场,一排排路灯下,散落着很多三三二二席地而坐的年轻人。</p>

他们不是在谈情说爱——他们正借着广场上的灯光和徐徐凉风在自学数理化复习高考!</p>

1977年的中国,大部分人的家里不要说空调,就是有个电风扇就已经很奢侈了,而且那时的住房条件与现在相比那相当于“新、旧社会”的差别,因此在炎热的夏天,想要静下心来念书,这些年轻人就只能来到北惊天门广场这样的开阔地方,借助广场上的路灯和徐徐的自然凉风去自学数理化复习高考了。</p>

当时有个记者,看到了上述的感人场景,拍下了一张照片,发表在1977年的人民日报上。</p>

`</p>

除了恢复高考,当时国家又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规定企业员工退休、退职后,其家庭子女,特别是上山下乡的子女,包括“病休青年”,可以顶替去其父母所在的工作单位工作了。</p>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p>

那时,整个里弄生产组里可以说是人心浮动,有积极准备参加高考的,有积极准备“顶替”父母的,一句话,大家都不准备留在里弄生产组了。</p>

Y,准备去顶替她妈妈在一个国家机关的工作,因此作为一个铺垫,被借调到老湾区少年宫去学习做中文打字员了。</p>

而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走“顶替”这条路,因为我从小就认定了要走一条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命运的路!</p>

随着国家发布了恢复高考的通知,我突然发现我心中的梦想变成了一颗叫“理想”的种子!</p>

过去,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想将来长大了做成点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我不知道做什么事,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因为我不知道我的具体目标究竟是什么。</p>

现在,我知道了,我人生第一次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我要上大学,而且我为之愿意付出任何代价!</p>

虽然说上了大学后将来可以做什么,能不能就此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仍然不知道,但我相信上大学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p>

于是我暂时搁置了第三次去向Y表白的想法,决定先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去再说......</p>

1977年10月21号,1966年后的第一次高考时间公布了——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p>

一天,我刚下班回家,楼下的邻居小鸣兴冲冲地拦住了我,说道:“嘿,如果把这本书学得融会贯通,这考大学就没有问题了!”</p>

小鸣是我的“发小”,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他是中学75届的,比我小4岁,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当一个车床工。</p>

按理说他在一个国营大厂工作,在那时应该是算年轻人中的“上等人”了!但小鸣却偏偏醉心于高考——一心想上大学!</p>

我从小鸣手里拿过那本书,一看,书的封面上印着“初级技工培训教材”。</p>

我掂量了一下书,不厚,甚至有点薄,大约只有100来页的样子。</p>

我看着这薄薄的一本书,心想:把这本书看懂了,就能考上大学了?这太好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