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图书馆莘莘学子,池塘前情侣意浓(1 / 2)

加入书签

 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而是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华罗庚。</p>

时光犹如奔腾的小溪,再怎么挽留,终究要流入大海。</p>

转眼到了我结识Z后的第二个夏天,我们的关系已经到了一周七天“形影不离”的地步。</p>

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双休日,每周休息一天,因此星期日就是我们唯一的休息日。</p>

现在的校园爱情,到了周末,年轻的情侣们会有很多选择,比如一起去看电影、去逛街、去......</p>

但那个年代的我们,却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去图书馆!</p>

所以,我和Z也不例外,每到星期日,我们就会约了一起去图书馆。</p>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匆匆吃了午饭后又来到了Z的家,准备和她一起去图书馆做功课。</p>

进屋后,我惊奇地发现今天的客厅中多了一个人,一个很英俊的年轻人,看上去年龄比我略大一点,正坐在Z母亲的一旁和Z的母亲亲热地说着话。</p>

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个年轻人可能就是Z的表哥!</p>

这位年轻人仿佛对我的到来也颇感意外,因为我看到他看我的眼神中掠过一丝的疑惑。</p>

“X,饭吃过啦?”Z的母亲见我来了,就一如既往地客气地问道。</p>

“吃过了,伯母。”我礼貌地答道。</p>

我把书包放在了桌上,然后在桌边坐了下来。</p>

“这么早就吃过了?”Z的母亲见我说吃过了,就又问道,不过这显然是客套话,因为她不想让我就这么干坐着。</p>

“想早点去图书馆抢位子,否则去晚了会没有位子的。”我知道这是Z母亲的客套话,但我还是礼貌地答道。</p>

不过我说的是实话,去图书馆,要早点去才能抢到位子,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的一个特殊社会现象。</p>

当时,自从国家开办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后,中国以成人教育为主的业余大学和各式各样的夜大学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地流行了起来:</p>

市有市一级的业余大学,比如上海业余工业大学;</p>

区有区的业余大学,比如老湾区业余工业大学;</p>

大型国有企业有自己的职工业余大学;</p>

还有正规高校办的夜大学等等。</p>

由于这些大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相似——说是大学,实际是就是几间教室而已,加上当时上海的住房条件极端的紧张,因此到了星期日,这些业余大学的学生们就会到对外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去做自修。</p>

当时,虽然上海每个区都有一个图书馆,但图书馆的规模都不大,比如老湾区图书馆一共只有四个阅览室,所有的阅览桌加起来也不过100多张,每张阅览桌可以坐八个人,因此满打满算也只能容纳800个读者。</p>

因此面对当时全上海在职读大学的十几万人,这图书馆根本不够用!</p>

`</p>

“阿姨,表妹这么用功啊?星期天都不休息还要去图书馆?”年轻人听我的话的意思是来约Z一起去图书馆的,就扭头问Z的母亲道。</p>

我一听,果然是Z的表哥,虽然之前我已经知道Z的表哥在追求她,但被她拒绝了,因为她连他写给她的信看都不看,还全撕了扔进了废纸篓里,而对于我,只给她写了一封信,她就迫不及待地连夜给我回信,还约我第二天去她家。</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