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共创业X尽显魅力,产业联盟破题(2 / 2)

加入书签

这让我感到和自力电子设备厂谈谈的时机成熟了,于是我找来了小于,说:“什么时候你感到方便,不妨可以请你们的技术科长和技术副厂长来一起谈谈了。”</p>

小于听了顿时激动起来,说:“现在时机成熟了?”</p>

我看着她那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的双眼,默默地点了点头。</p>

`</p>

三天后,小于和自力电子设备厂的技术副厂长和技术科长一起来了。</p>

来的二人都姓郭,技术副厂长年龄大一点,因此他们厂里都叫他老郭,而技术科长年轻一点,于是大家都叫他小郭。</p>

那时的人比现在的人实在,因此见面后,也没有太多的客套,就直奔主题,围绕着DDZ-4和他们的产品的优劣讨论了起来。</p>

“我感到15000系列微处理器在工业逻辑控制上还是有它自己的优势的。”坐下后,小郭开门见山地说出了他的观点。</p>

“80系列单片机虽然功能很强大,但在工业逻辑控制上,很多功能都用不上,因此有点大材小用。”老郭年长几岁,显然说话更加婉转,他没有直接说DDZ-4,而是说起了单片机,实际上就是在说在工业逻辑控制应用上,DDZ-4是牛刀杀鸡了。</p>

贬低对方,抬高自己,这是任何谈判中惯用的方法,这个我自然知道,于是我笑着说:“大材小用的本质是成本,对用户来说,看不到单片机是不是大材小用了,他们看到的是花了多少钱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因此功能是不是浪费了,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因为目前80系列单片机的成本并不比15000系列微处理器高,所以对用户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p>

我说的是实话,那就是当时八位的80系列单片机确实不比15000系列一位微处理器贵,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半导体生产工艺和15000的产量远远比不上美国的80系列单片机。</p>

“但开发单片机的门槛比15000系列微处理器高,因此在工业逻辑控制应用上还是15000好用。”小郭听我说15000系列微处理器的成本比80系列单片机高,这点他无法否认,因此他换了个角度来比较15000系列微处理器和80系列单片机的优劣。</p>

不过,小郭讲的也是实话,80系列单片机是八位的,功能丰富,因此学习使用起来的门槛自然比为了应对简单的工业逻辑控制设计的一位微处理器高不少。</p>

“你讲得没错,如果从开发商的角度出发,自然是学习80系列单片机的门槛要高过一位的15000系列微处理器,但如果有了智能化的可编程技术,面对具体应用的二次开发和用户来说,则情况刚好反了过来。”我听了小郭的观点,摇摇头自信地笑着说道,表示不同意他的说法。</p>

实际上,我当时之所以想到了要开发这个智能可编程技术,就是为了要解决如何让普通用户可以在不懂微处理器的情况下,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去完成对一个个不同应用的二次开发。</p>

`</p>

小郭还想坚持说他们的15000系列微处理器好,但他不知道怎么来反驳我。</p>

老郭则仿佛在思考着什么。</p>

我见他们反复地强调他们的15000系列微处理器好,我明白他们的想法,那就是,如果他们采用的15000系列微处理器和我采用的80系列单片机相比没有任何优点的话,那么他们今天来谈的“筹码”又在哪里?</p>

于是,我开始打开天窗说亮话了,对老郭和小郭说道:“我建议大家不要站在你的15000系列微处理器或者是我的80系列单片机的角度去看问题。无论是15000系列还是80系列,都只是一种用来谋求发展的技术手段而已。”</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