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X小巷深处访贵人,旧地重游往事如烟(1 / 2)

加入书签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赵嘏。</p>

意思是:还是那一座楼,还是那一片江水,还是那一轮明月,景色和当年所差无二,然而故人可在?</p>

我去找小贾,没想到她却出去办事了,于是我决定第二天再来。</p>

从小贾的街道工厂回来,由于时间还早,于是我准备去拜访一位故友——吴炳昌秘书长,他是我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贵人”。</p>

我打开从美国带回来的两只大号旅行箱,里面被塞得满满当当的,这是因为要回国了,总要给亲朋好友带些东西吧?</p>

那时,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差距还是很大。</p>

我回国前的那一年,即1997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微不足道的$600美元,排在世界第131位,而美国的人均收入是$28762美元,排在世界的第十位,当时的人民币兑美元在黑市上是10:1甚至更高。</p>

我打听到国内现在开始流行喝咖啡了,但进口的咖啡很贵。</p>

我又打听到国内的人开始流行吃西洋参了,特别是老年人,但当时中国不产西洋参,基本都是从美国的威斯康星州进口的,因此也很贵。</p>

所以,那一年我回国探亲,500克一桶的哥伦比亚咖啡我带了足足三十多桶,150克的鹰牌花旗参带了二十多盒!</p>

我从中拿出两盒花旗参,准备给吴炳昌秘书长带去......</p>

`</p>

上海老湾区,瑞金二路靠近长乐路的一条小弄堂,一排排老式里弄建筑,其中一条弄堂底的倒数第三家,破败的外墙,漆皮剥落的大门;</p>

门前站着一位理着平头的中年人在敲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真诚的眼神,看起来没有一丝一毫的修饰,一看就是一个永远不会欺骗你的人,他那深蓝碧青宛如湛蓝海洋的眼睛此时呈现出百感交集的目光。</p>

这是我回国后第一次来看望中国自动化学会的秘书长吴炳昌,虽然九年过去了,吴炳昌秘书长还是住在那里,那时的中国人有个传统,那就是一辈子只住一个地方!</p>

门开了,吴炳昌秘书长没有想到站在门外的竟然是我,愣住了......看他的神情仿佛在思索:这是谁呀?</p>

也难怪:</p>

吴炳昌秘书长第一次看到我的时候是1982年的全国八省两市的大学生毕业设计大赛上,这已经是整整十五年之前的事了,当时我二十八岁;</p>

吴炳昌秘书长第二次看到我的时候是1984年,在他家前门口对面的生产组——高泰电讯器材厂的电脑车间,这也是整整十三年之前的事了,当时我刚刚三十岁。</p>

吴炳昌秘书长最后一次看到我的时候是1988年,我赴美留学之前,我去向他告别,这也有整整九年了,当时我三十四岁。</p>

而今天的拜访,我已经四十三岁了。</p>

从我认识他起,已经整整十五个年头过去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