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联合国项目招标,X志在必得(1 / 2)

加入书签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卢瑟·伯班克。</p>

潜台词是:如果你不努力,那就永远不会有收获!</p>

下午,我开车载着李主任一行来到了AIO。</p>

“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小汪,华东化工研究院自动化所副所长。”我对李主任一行指着站在AIO大门口迎接我们的一位中青年男子说道。</p>

原来,在ICN的技术讲座上,我通过我承包时建立的星期天工程师联盟中的一个老朋友——化工研究院自动化所的徐桠强所长的介绍,认识了一个和我同年的年轻人,他姓汪,是徐所长的副手,即化工研究院自动化所的副所长,</p>

小汪非常精明能干,因此我就把来美国短期交流工作的机会给了他和所里的另外一个小伙子。</p>

当时,AIO支付他们两人分别$1500美元和$1000美元每月,公司提供免费的住宿,这在1997年的中国,平均收入还只有¥400-¥500元的情况下来说,那是非常高的收入了,况且还可以免费来美国一趟。</p>

但对AIO来说,也是捡了大便宜了,因为在美国要找这样有经验的人,至少每月工资在$3500美元以上,这还不包括公司需要支付的各种保险费用和税项。</p>

俗话说:“助人即助己”,小汪在我后来回国东山再起时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作用,不过此是后话。</p>

`</p>

小汪来了后就一直负责“TrackSystem”的联机调试工作,因此今天我让小汪来做我的助手,给李主任一行做ICN的实际使用情况的演示。</p>

当时,我已经成为了公司的三把手,但毕竟这是公司的重点项目,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TrackSystem”之一,因此为了能让李主任一行来AIO看ICN的实际使用情况,我必须找了一个充分的理由。</p>

于是我对Mr.金说:我之前在中国的一些专门搞自动控制的专家朋友来美国考察访问,我请他们来给AIO的新一代“TrackSystem”提提改进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发现一些我没有发现但可能会存在的问题。</p>

当时的中美关系和现在大不相同,处于一个相对友好的状态,而我也已经是AIO说一不二的人了,再说听到能给公司新一代“TrackSystem”提提改进的意见,Mr.金自然是愿意了。</p>

否则,李主任一行怎么可能进入一个美国公司的重点项目实验室,去看当时最先进的“TrackSystem”?</p>

`</p>

我和小汪带李主任一行来到了实验室看ICN的实际使用情况。</p>

“TrackSystem”实际上就是一条半导体芯片制造过程中专门为晶圆片涂胶和去胶的自动化流水线,包括了步进电机的行程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控制,温度控制和压力控制等。</p>

李主任一行目不转睛地看着“TrackSystem”的机械手在ICN的控制下灵巧地把一片片晶圆片在流水线上的穿梭般地传送。</p>

各个工艺流程模块在ICN的控制下加温、降温,加压、减压等一系列行云流水般的动作。</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