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 / 2)

加入书签

我对着号码敲开了一间屋子的房门,一个戴眼镜的矮个子中年人迎了出来。</p>

“请问,这是汪教授的家吗?”我客气地问道。</p>

“您是?”戴眼镜的矮个子客气地反问道。</p>

“我从美国来,是刘坚让我来找一个姓汪的教授。”我说明了来意。</p>

“哦,请进请进!刘坚跟我说过您要来。”戴眼镜的矮个子听说是刘坚介绍来的,就客气地把我让进了屋里,原来这人就是汪教授。</p>

这是一个典型的二室一厅的上海新公房,说是二室一厅,实际上这个厅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客厅,而只是一个小小的不足8平方米的吃饭的地方。</p>

坐下后,汪教授给我泡了杯茶,这是传统的中国人待客之道。</p>

“听刘坚说,你在美国搞光通信,是这方面的专家。”汪教授一面示意我喝茶,一面说道。</p>

“我在LunX,做DWDM和CWDM的光通信系统的研发工作,但称不上专家,刘坚言过其实了。”我谦虚地笑着说道。</p>

“现在国外的互联网发展得很快,因此我们国家也想加快互联网的建设。”坐下后,汪教授和我一样是个搞技术的,因此没有再和我客套,而是直截了当地向我介绍起了情况。</p>

“是啊,几年前,没有人知道什么是互联网,而现在大家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我同意他的话,于是感叹道。</p>

“现在美国的互联网都已经用宽带上网了,是吧?”汪教授问起了美国的互联网带宽问题。</p>

“基本上都是宽带了。”我点点头答道。</p>

“现在中国还是在用拨号上网,这网速实在是慢得像蜗牛爬!”汪教授对我抱怨起了国内的网速。</p>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什么叫拨号上网,科普一下:</p>

拨号上网就是利用传统的电话线去上网,现在,一个普通家庭的上网带宽至少是100MB的,即百兆的,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甚至都已经开始升级到1000MB了,即千兆的。</p>

而那时的拨号上网,网速是64KB,相当现在百兆宽带的0.00064分之一!如果用那时的网速去打开一个现在的网页,恐怕你等上一整天都下载不完!</p>

“所以我们国家也想搞宽带上网,作为试验,我们搞了一个大学校园网。”汪教授抱怨完国内的网速,开始说起了他们的计划。</p>

“这个大学校园网由北惊的清华和上海的交大牵头,南方的主节点在上海,北方的主节点在清华,两个主节点之间通过光纤连接。”汪教授开始详细地介绍起了技术细节。</p>

我听了汪教授的话,不禁想到LunX产品的重要市场之一就是面向美国的大学。</p>

因为美国的大学和中国的大学在组织结构和分布上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美国的国立大学和州立大学,国立大学在每个州都有分校,而州立大学则在州内的一些大城市中都有分校,因此这些学校有把各个分校的网络通过光纤连接起来的需求,而LunX的产品中的一个应用就是满足这些大学的需求,因此对汪教授提到的中国校园网来说正好合适。</p>

于是我点头说道:“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先在各大学之间建立一个独立的宽带网络,因为大学中上网的人多,对带宽的要求也大,而且应用也较普通老百姓只是简单地访问互联网更加丰富,比如学术交流,数据共享等等。”</p>

汪教授听我这么说,拍了一下桌子,说道:“你说对了!不过,现在中国的大学校园网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为了避免走弯路,因此我们很希望了解一些国外相关的情况,特别是光通信方面的情况,但目前国内这方面的资料非常有限,正好听刘坚说你在美国搞光通信,于是就想请你来给我们介绍介绍。”</p>

和所有搞技术的人一样,汪教授是个直来直去的人,不会绕弯子,于是开始毫不客气地切入正题了——向我挑明了为什么他想了解国外有关光通信的最新情况。</p>

我一听,这自然是我义不容辞且又是我能力范围内的事,于是爽快地答应道:“这没问题,我在上海有十天的时间,就看你们什么时候方便了。”</p>

汪教授一看我这么爽快地就答应了,就高兴地说道:“这太好了!这样吧,明天我去学校安排一下,争取大后天您能来我们学校做一个详细的介绍。”</p>

“行,没有问题,这是我的电话,您安排好了,随时告诉我。”我说着掏出自己的摩托罗拉手机,打开翻盖,把我上海的电话号码显示给了汪教授看。</p>

“对了,你交流时有什么资料要我预先打印的,可以先给我,我帮你预先打印出来。”汪教授记下我的上海手机电话号码后,就热情的问我有没有交流时要用的资料需要打印。</p>

“哦,没有,谢谢!”我一面谢着汪教授的好意,一面说没有。</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