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村子样貌。(2 / 2)

加入书签

这山泉的流量小得可怜,夏秋天不下雨,只有两个拳头那么大,雨季稍微大一点。</p>

从山谷流到村子里形成的小沟渠,原来只比排水沟大不了多少。</p>

不过在这种山腰上,水资源是相当宝贵的。</p>

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的村民们,扛着锄头,把这条流向村子左边的水沟,加宽成了一条五百来米长,三米来宽,一米多深的蓄水渠。</p>

在村子左边,也就是西边的悬崖边上,有一条三米多宽,两米来高,用硬石条修建的拦水坝。</p>

而这条蓄水渠两边,都是一块块五米多宽,两百来米长的水田,一块算下来一亩半左右。</p>

分成这么窄一点,也是为了每一块水田都好灌水,这也是拖了地势平坦的福,不然根本不可能留这么长。</p>

而且原来是没有这么窄的,那是分田地过后才弄出来的,听说原来人少,一块田都是几亩大小的,</p>

每一块水田的田坎里,每隔几米就有硬石条,笔直的一条线。</p>

作用就是防止有些不要脸的,偷偷的把田坎往别人家转移,从而达到增加自己水田面积的目的。</p>

这种情况在农村在常见不过了。</p>

为了可能一平方不到的土地,大打出手的也不少,厉害的弄死两个都有。</p>

有了这几米一根的石条,村子里没发生过偷偷移动田坎的情况发生。</p>

呵呵,想移动也没办法啊,石条插下去一米多,一条田坎两百米,好几十根呢,你能一会挖完了移动一截,然后在把田坎垒上。</p>

那时候的人可是天天在田间地头干活的,能有时间让你慢慢挖?</p>

而且新磊的田坎也能看得出来不是?</p>

不过没有移动石条,但是每家都把本来有二三十公分宽,能走人的田坎,挖得只有石条那十公分那么宽,真是想尽办法增加田地啊!!</p>

所有水田数下来,接近六百块,小时候陈锋他们还特意挨着挨着数过。</p>

这也是为什么地盘不大的村子,在巅峰时期,一共住了两百多户,养活了接近五百多人。</p>

相对于水田,那旱地平分下来,一家可是少得可怜。</p>

所有山坡加外边悬崖的土丘,还有村子右边,住着村民的这些地方空余的地,加起来也才两百多亩。一家一亩地都多不了多少。</p>

还好,这是解放后人才多了起来,而且粮食产量也提高了,不然这点地。一家三口都养不活。</p>

况且,村民们还会进山采各种山货,日子还过得将就。</p>

不过这只紧限余十多年前而已。</p>

现在,靠那些田地,一年大几千都挣不到,属于贫困线以下的。</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