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甘薯(求追读)(2 / 2)
随后又耐心解释,只吃这甘薯,不是不可,但气力不足,而且肚子容易胀气,最多整个人吊着口气活着。然后指了指自己说道:</p>
“家里粮食不够,稻米长力气,大多给娃娃吃了。老汉这么瘦,就是吃这甘薯的,而且吃这玩意,拉的比吃得还多。</p>
若是敞开了吃,那肯定是要吃香稻米。”</p>
吴世璠闻言,顿觉明了,连连点头,又追着说道:</p>
“老人家,您有这东西那好啊,种这个去城了换了稻米或者换成银两,不就成了嘛”</p>
丁老汉听吴世璠说出这么幼稚的话,莞尔一笑。</p>
“方少爷,这甘薯,咱们乡下人家都有种,不值钱,人家才不换咧。”</p>
原来,自从万历年间张居正变法以来,大明乃至到大清时期,实行的就是“一条鞭法”。</p>
也就是每年田里收成的粮食,由农民担去城里卖成银钱,再拿银钱去缴纳田亩赋税。</p>
以及原本农民担负的徭役,折色成银钱缴纳官府后,也可以不用去服役。</p>
朝廷再通过收起来的银钱,去购买需要的物资和雇佣担徭的民夫。</p>
那么农民每年得一件重要事情,就是把粮食卖出去,而能卖出钱的粮食,基本就是五谷,也是主粮。</p>
当然,不是绝对,也有一些地方有收实物的。当地胥吏还通过各种手段,侵蚀民粮,加重农民负担,例如“淋尖踢斛”之类的小手段。</p>
但无论朝廷收取的赋税,是实物还是钱银,像甘薯这样的农作物,朝廷是不收的。</p>
因此,正常的农户,地里都是需要种植五谷。无他,就为了能卖出粮后,缴纳朝廷赋税。</p>
“而且,甘薯这种东西,并不是大多数农户都敢种植的。”</p>
丁老汉说到这里,颇有些洋洋得意,似乎对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颇感回味。</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