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和谐岁月喜乐多(1 / 2)

加入书签

 刘月生只是小使手段,就让何家再次陷入深渊。何文兴趣索然,早早离开家乡修整。何平自幼就对家事漠不关心,也没能耐搅动村里的风云,自是更没主意。原本还在新家庭中小心搭建人际关系的年轻媳妇,也开始对公公婆婆的无能卑怯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心里种下了飞扬跋扈的种子。</p>

何朵第一次深恶痛绝地恨一个人便是在此时,即便心里已经痛骂刘月生上千遍,她却更懊恼自己的弱小无能。沮丧失落地回到学校后,满腔心事无处诉说,每日除了按部就班学习和打零工,就是泡在乐团练习长笛和钢琴。也是在此时,原先那些模糊的疑问逐渐清晰起来:</p>

“我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要怎样才能成为这样的人?”</p>

经过半年的磨合与适应,这些大一新生已经逐渐养成了各自的固定生活模式。“我是谁”“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是所有初入成年世界之人不得不琢磨的问题,只是思考的深度和频率不同罢了。</p>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大学的主要功能就是谈恋爱,结交酒肉死党,天真烂漫地消靡着时间;部分还保持着学习热情的人,便成了有目共睹的学霸;少数像何朵这般奔波在学校周围大街小巷的人,则通过各种墙头广告频繁变换着勤工俭学的工作。</p>

“我是谁?”“我要成为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从莘莘学子们踏进校门的那一刻就开始萌芽,一直持续到毕业,都未必能够全部明晰。</p>

有的人想着想着也就豁达了,有的人则一边思考一边忘记。直到突然有一天若有所感,才会再度回到原点重新思考。也有不少人主观拖延或者干脆逃避,秉着“只要我不在意,问题就不存在”的心理得过且过。</p>

大学中,多的是在思考中反复纠结与彷徨的人们。在这个微型的社会空间里,突然独自面临一切的人际关系,难免会有不少人惊慌无助。一些相对缺少主见的涉世不深者,甚至对自己该养成何种性格、处事用何种方式都耿耿于怀。哪怕只是路人一个无意的微表情,都会令他们瞬间患得患失。当茫然和无力感发展到极限时,便会演变成对社交的强烈不安与恐惧,以及对自我的彻底否认。</p>

何朵偶尔会在川流的人群中撞到一丝惊恐的眼神,亦或无意间在某个角落里瞥到些许孤独的身影。无数个寂静的深夜里,总是会突然从远方传来一声惊雷般的嚎叫,短暂地划破暗夜,惊扰着无数的梦中人。</p>

关于人生的种种思考,表达出来的就成了个性;而压抑下去的,便会萌芽成暗处的种子。</p>

“我去,太吓人了!触目惊心啊!”</p>

“怎么会这样?一点征兆都没有吗?”</p>

“真没有!他们宿舍的同学说,他一晚上可安静了,胃口还特别好!买回来好几包零食,到睡觉时都还在啃。谁能想到,凌晨就自己跳下去了!”</p>

“啧啧,真对自己狠的下心呀!好歹都熬到大学了,怎么这么想不开!太可惜了!”</p>

“我就说好像睡梦中有听到救护车的声音,还以为是做梦。”</p>

“‘嘭’的一声,唉哟!不能说了,真的,难受……”</p>

“不是有个段子这么说的吗?低处跌落,嘭——啊!高出跌落,啊——嘭!”</p>

“啧啧啧!”</p>

“留遗书了吗?到底咋回事儿?”</p>

何朵和舍友们一大早匆忙飞奔到教室,听到的却是满堂热烈又压抑的议论。</p>

这些熙熙攘攘飘浮在头顶的嗟叹,成了逝者曾经存在过的最后印记。何朵侧头看了看窗外的天空,几片糯白的云朵正懒懒地趴着,仿佛贪睡的小孩,天真烂漫地休憩着,完全不被世间的悲欢所浸染。</p>

不知从哪里飘来一句感慨:“他就是太孤单了吧!”</p>

“人性最是经不起推敲,一旦细究长短,那些模棱两可的事情都会成为无限狐疑和伤怀的导火索。多少极端行为的背后,往往只是连芝麻蒜皮都谈不上的桩桩件件,可就是那一片片轻如鸿毛的雪花,却能引动吞没生命的雪崩。”何朵翻开许久未写的日记,洋洋洒洒写了起来。</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