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一般来说(2 / 2)

加入书签

这就是朱由检的唯一想法。</p>

哪怕知道其中可能有隐情,朱由检还是下令纳入国库,作为畿辅垦荒专用资金。</p>

“陛下放心,此七十三万五千两,臣定然善加管理,绝不挪用一两。”郭允厚拍着胸口保证后,又道:“臣奉诏督办银钱,今日始出母钱,请陛下查验。”</p>

“呈上来!”朱由检立刻来了精神。</p>

国事虽多,惟钱而已。</p>

中兴国家,惟钱而已。</p>

不一刻,黄朝林捧着银币进来。</p>

一两,五钱,一钱,三种面值各三枚。</p>

朱由检拿起来看,造型如同自己设计的一般,相当精美。</p>

“一两银重七钱,九成五银,五钱重四钱,九成三银,一钱等重,九成七银。</p>

计算火耗,一两银利润三成,五钱银利一成,一钱银无利。</p>

为防有人锉边缘银屑,特加花纹。”黄朝林解释了一句。</p>

“甚好。”朱由检高兴地问道:“如何辨别真伪?”</p>

“两币交击,声音透彻,沿边缘吹气,有嗡鸣,于桌面转圈,有嘤嘤声。”黄朝林行了大礼,道:“奴婢僭越,请当众演示。”</p>

“善,诸臣不妨近前围观。”朱由检邀请。</p>

没有人感兴趣。</p>

金银币由来已久,一般是用来赏赐的,好看不好看的……自己又落不到手。</p>

朱由检闪过一丝失望,依旧令黄朝林演示。</p>

果然如他所说,仅从声音就能辨别真伪。</p>

“传于诸卿。”朱由检说道。</p>

大家敷衍地看了。</p>

“一两银重七钱,朕欲为天下通行钱,以取代银锭银粒,诸卿以为如何?”朱由检问道。</p>

“陛下不可。”李国普出列道:“以七钱换一两,天下必乱。”</p>

“李阁老想法有差。”郭允厚出列道:“百姓苦火耗久矣,若银钱推广天下,可免火耗。</p>

如此,民减负担,朝廷得铸钱之利,实乃公私两便。”</p>

“然此银七钱,百姓愚昧,必定以为自己吃亏,如何推广?”施凤来反驳。</p>

“陛下。”郭允厚没鸟施凤来,对皇帝说道:“臣请于各钞关设兑换处,以银钱纳关税者,免火耗。</p>

天启元年各关递解五十二万两有奇,为历年之最,后因魏阉以内官监税,历年递减,去岁仅有二十三万两有余。</p>

行船如故而收入折半,全在于贪腐。</p>

臣以为,清查各钞关后,一年四十万两不难。</p>

且船主兑钱,必有留存,只要花费便可促进银钱流通。</p>

如此,银钱兑换,迎刃而解。</p>

待信用建立,再于南北直隶设承兑处,以银钱纳税者免火耗。</p>

五年之间,银钱必然通行南北。”</p>

宣德四年,因商贩拒用正在贬值的大明宝钞,政府准许商人在商运中心地点用大明宝钞交纳商货税款,以疏通大明宝钞,并趁机增税,主要设关地区以北运河沿线水路要冲为主。</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