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狂,李隆基,狂。(1 / 2)

加入书签

 在座的哪一位不是人精?听闻这二位唬人的名号,气氛瞬间便热络起来。</p>

几千年来,除却孔圣人和亚圣孟子以外,能在自己擅长的路径上封圣的只有寥寥数人。譬如兵圣孙武,医圣张仲景,书圣王羲之。只要有点文化,肯定也知道这些人在彼此道路上的成就。</p>

且自六朝以来崇尚诗文的风气愈来愈盛,现在面前冒出一个诗仙加诗圣的组合,怎能不让在场之人趋之若鹜?</p>

李白和杜甫受宠若惊,他们何曾被达官显贵如此追捧过?就拿李白来说,认可他的也只不过是那一撮文人小圈子,官儿最高的也不过是贺知章这个正三品的太子宾客兼秘书监。</p>

“太白兄才高八斗,不若在大唐皇家小学兼任个副校长,顺便教教孩子们语文。”李清如是提议道。</p>

得知大唐皇家小学是什么之后,李白欣然应允。并且在众位国公的死缠烂打之下,李白又开了个小灶,给诸位国公之子开个班级单独讲授文学。</p>

鉴于杜甫的才干,李世民授予他太子宾客之职,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又额外给予了他一项教导太子的任务,顺便再教一教李重俊。</p>

毕竟李承乾的文化课也得跟上,但恃才放旷的李白显然不合适,万一再把李承乾教得去捞月亮……</p>

想要一展抱负的杜甫终于被予以重用,他激动得不能自已,还是妻子杨氏代为谢恩。</p>

最激动的莫过于李泰,他和西汉的梁孝王刘武差不多,都是文艺青年。他在心里暗下决心,没事的时候和两位大诗人多多走动,能学两手写诗的本事也是好的。</p>

将李杜二人安排完毕后,李清掏出手机呼唤次世代的李治与李贤,与李世民一起,四人开始前往先天二年,先去叫上李旦和青春版李隆基。</p>

这样做,也是为了多收割一些情绪值。最近的花销太大,李清感觉都快入不敷出了。</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