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王师凯旋,年幼的张桂芬(2 / 2)

加入书签

这份殊荣,举国无二。</p>

所以,对于张辅的话,嘉佑帝是信的。</p>

“官家,那卫渊,的确是臣的弟子。”</p>

“此子杀敌勇猛,精通兵法,或为年轻武将中的佼佼者。”</p>

“臣说此言,绝非是任人唯亲,臣敢担保,有此子在,可保我大周三十年无忧!”</p>

张辅毫不避讳的直言。</p>

保国朝三十年无忧?</p>

听到张辅对卫渊的评价竟是如此之高,不免使嘉佑帝心生好奇,</p>

“此子可随你班师?”</p>

张辅道:“回官家,不曾。”</p>

“他刚被官家任命为团练使,臣没有让他急于来京谢恩,而是让他处理好代州事宜,年后入京,再谢陛下隆恩。”</p>

嘉佑帝不免有所期待,“那朕就等着,年后见见此子。”</p>

身为一国之君,嘉佑帝心里很清楚,如今,国朝最不缺治世之辈,毕竟,大周文重武轻,养文士已久,自是不乏有能力的读书人。</p>

曾经的范相公,今日的韩章,都是其中翘楚。</p>

但也因此,天下人都不愿习武了,甚至文人还有意贬低武将。</p>

如此,便导致了武将的后继无人。</p>

试问,满朝,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除了老一辈的张辅、顾偃开等寥寥几人外,还有谁?</p>

待他们老了以后,谁能执掌三军,抵御异族侵略?或是收复燕云?</p>

几乎就没了。</p>

最起码,在嘉佑帝现在来看,除了卫渊有几分希望,可以拿下武将的接力棒之外,就没有他人了。</p>

想到这里,嘉佑帝正色道:“张卿,朕要谢谢你,谢谢你为国朝培养了一个人才。”</p>

“如今之天下,文曲星易得,可将种...却寥寥无几,将来有你那弟子在,朕也能对其寄予厚望,你需好生栽培。”</p>

如果天底下能够再出一个英国公,而且是年轻的英国公,那么嘉佑帝就真得不愁了。</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