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 巨鹿路 四明邨(2 / 2)

加入书签

生活中的弄堂往往通道狭窄杂物密布,光是半空中横七竖八的电线和晾衣杆,就能愁死摄影组。</p>

相对而言,四明邨是最合适的。</p>

弄堂够宽,机器轨道、人员走位都腾挪得开。</p>

巷道够长,镜头内容尽可以放宽了填充,撑得起长镜头。</p>

房子高度也合适,两侧都是两层小楼,既不会太矮破坏画面美感,也不会太高妨碍光线射入。</p>

更难得的是,四明邨的颜色很漂亮,格局也大气。</p>

红墙红瓦的外立面,整洁美观,没有一点儿逼仄的感觉。</p>

黑色木质的对开大门,充满了岁月的质感,古韵盎然。</p>

由于弄堂里有不少历史名人故居,四明邨内的“违章建筑”基本没有,乱停乱放也相对节制,这又是一个大大的加分项。</p>

当然,能选在这里拍电影,“博览会专供宣传片”的名头起了大作用,大壮再把魔影集团的关系一亮,当地街道和居委会自然是一路绿灯。</p>

……</p>

这里的剧情大概是,公主友好地告别了男主,并借走了男主所剩不多的钱,终于开始了期盼许久的“自由逛吃”之旅。</p>

而离开男主公寓之后,公主进入的第一个场景,就是四明邨的弄堂。</p>

至于为什么前一秒还在四川北路的小洋房里,下一秒就出现在几公里之外的巨鹿路巷子上。</p>

别问,问就是时空干涉、量子力学。</p>

幕后苦力们事先在巷道上贴好了各色标志。</p>

因为镜头重心全程跟着公主,因此红色的标志最多。</p>

此外则是几个与公主有接触的“大”龙套,各有各的标志,颜色全都不一样。</p>

拎着小菜的大娘,扛着小电驴的大叔,门口摘菜的奶奶,钓鱼归来的大爷,甩着钥匙的小学生,全都有自己的运动轨迹。</p>

云台架设在大门内的左侧,与巷子呈30度角,摄影组提前做过实验,摄影机的运动勉强不受影响。</p>

陈一鸣站在云台边缘,居高临下统揽全局。</p>

祥瑞则举着纸筒喇叭趴在二楼窗前,剧组在这里短租了一个套房用来更衣化妆,同时兼做茶水间。</p>

场记小哥举着一个大大的电子钟,上面60的数字十分醒目,这是用来给演员做提示的。</p>

10点整,随着祥瑞一声令下,过了上班时间恢复宁静的里弄,立刻喧闹起来。</p>

二十来人在巷子里各忙各的丝毫不乱,这些演员都是演老了背景板的,脑子里早有一套成熟的角色模板,戏服上身一喊开始,戏马上就来。</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