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投奔(1 / 2)

加入书签

 听了许攸关于董卓部曲之事,袁绍从谏如流,道:“以子远之眼光,既然觉得李傕、郭汜等不凡,那么他们必有过人之处。我当手书一封,马上请人送去。不过这个人选,还需要斟酌。”</p>

许攸自告奋勇,道:“何须挑选,我去便是。”</p>

袁绍握着许攸的手,有些担心,真情实意地道:“此去河东数百里,子远身体可能受得了?还是另选他人吧。”</p>

许攸心中热乎乎的,道:“这点路算得什么?我又不是没走过远路。此去不仅仅是送个信,还得跟李郭等人好好聊聊,派他人我也不能放心,还是亲自去为好。本初不必担心。”</p>

袁绍生于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本年三十七岁,许攸则是三十四岁,两人年龄相仿。袁绍平易近人,要求许攸直接称呼自己表字,许攸也便恭敬不如从命。</p>

袁绍、何颙等人为许攸打点行装,即日启程。</p>

袁绍带着数十士人将许攸送到城外长亭,挥手而别,望着许攸背影,久久伫立。</p>

众士人对袁绍更加赞叹服膺,纷纷道:“本初对友至诚至真,实在可敬!”</p>

许攸作为后来袁术诟骂的“凶淫之人”,“虽不纯而赴难不惮濡足”,并非文弱儒生,就跟“好击剑,尚武事”的崔琰一样,腰间长剑不是摆设,确有杀人之能。</p>

另外,他走的都是官道,白日赶路,晚上宿于乡亭,一路安全到达安邑。</p>

洗漱一番,出门打听董卓部曲的住处。</p>

董卓是从并州刺史转任河东太守的。</p>

根据朝廷规制,郡守、郡丞由朝廷任命,郡府的其余掾史由郡守自行委任。诸曹掾秩百石,人们通常将位高权重的功曹、主簿等称为“长吏”。</p>

诸曹掾之下有斗食、佐史,称为“少吏”。这类吏员的俸禄主要是米谷,“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称斗食”。</p>

董卓上任后,立刻在郡府安插上自己人,辟牛辅为仓曹掾(掌握财谷),李儒为主簿(掌文书),李傕为兵曹掾(募兵、调兵),郭汜为贼曹掾(缉捕盗贼),樊稠为门下督(掌护卫)等。</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