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徐晃(1 / 2)

加入书签

 关羽简短地道:“有些分歧。”</p>

杨沛问:“刘君不愿意以公为主?”</p>

关羽道:“尚未谈及此,只要能携手共谋大事,我愿奉刘君为首领。”看了杨沛一眼,“当然也会跟诸君商议。”</p>

杨沛不解地道:“除了这点,还能有什么分歧?”</p>

关羽盯着杨沛的眼睛,道:“我认为天子昏庸,已无可救药,应当废黜。刘君不听。”</p>

杨沛点头道:“天子宠任阉宦,禁锢忠良,残民逞欲,卖官鬻爵,确实不似人君。”</p>

关羽心中微愕。这杨沛曾为郡吏,刚委身于关羽时,对关羽浓烈的反叛思想是很有些抵触的。没想到不到一年,对于废黜天子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居然淡然处之了。是其本有乱臣之心,还是关羽洗脑水平太高?</p>

其实关羽出身太低,见识不广,有些大惊小怪了,废黜皇帝并不算惊世骇俗之事。另一个时空,几年后冀州刺史王芬就密谋劫持天子加以废黜,谋于曹操。曹操的答复并没有斥责王芬大逆不道,而只是认为此事很难,婉拒邀请。名士华歆也认为“事必无成”,劝陶丘洪不要参与。</p>

注意,他们都是所谓大汉忠良,名声不错,但谈及废立皇帝宛如平常事,只担心能不能,不提该不该。</p>

杨沛跟随关羽大半年,对这个团体的认同感越来越强。这个团体的核心和领袖关羽,对百姓和蔼,对朝廷和官府其实谈不上多仇视,而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蔑视。</p>

杨沛年纪轻轻,刚为郡吏,三观还没有彻底定型,久受熏陶,不知不觉中已变了很多。</p>

关羽道:“刘君或认为天子仍有改过自新的可能吧。除此之外,对于太平道的处理,也有分歧。”</p>

杨沛结合关羽一向以来亲近黎民百姓的行为,揣测道:“莫非刘君想通过剿灭太平道立功受赏?”</p>

关羽道:“正是。这也是刘君对朝廷仍未死心的表现之一。”</p>

杨沛道:“确实分歧较大。然而刘君既然没有拂袖而去,说明还是有携手机会。”</p>

关羽道:“或者孔渠能去帮我敲敲边鼓?”</p>

杨沛道:“沛必全力以赴。刘君部属皆壮士,尤其是张益德,勇武可为公之下第一。若能得其相助,大事可成。”</p>

关羽道:“孔渠也不必太有压力。我对刘君有信心,或许他现在想不通,但最终肯定会与我联手。”</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