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抉择(1 / 2)

加入书签

 其实李安不知道,他之所以被人争抢着收为学生,确实和诗有关,也可以说和诗无关。</p>

古人喜欢诗词,是因为诗词能够抒发文人的情感和志向。</p>

除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诗词能够展现文人的才华和学问。</p>

诗词虽然简短,却很考验对文字的运用。</p>

而正是因为简短,比文章更具备传播性。</p>

考科举,说到底学识是一方面,文字表达能力,也尤为重要。</p>

文章诗词好不好,很考验一个人的文学功底。</p>

虽说诗词写的好的,不一定文章写的就很好。</p>

但是反过来,文章写的好的诗词一定写的很好。</p>

李安即便是能把四书五经那些倒背如流,也不会被人抢着收他做学生,但是他小小年纪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自然有很多人争抢。</p>

李安并不明白这些,他见两人争着要收他做学生,眼睛余光撇了盛纮一眼。</p>

然而盛纮根本没有反应,只是面带微笑的看着争吵的两人。</p>

盛纮对于李安能够做出这样的诗句,虽然惊讶,却并没有动收徒的心思。</p>

有句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p>

李安蒙学尚短,即便现在表现的惊艳一点,以后的情况也很难说。</p>

李安见盛纮没有说话,有些失望,拱手道:“多谢周录事厚爱,之前刘学政说要收我做学生,我已经答应刘学政回去询问父母了。”</p>

周录事并不是他的名字,录事是他的官职,全称是录事参军。</p>

听官职名字好像是个武官,实际上和武官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是文官。</p>

录事参军乃是通判手下曹官之长,正七品的官员。</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