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入主南京(1 / 2)

加入书签

 四月底,朱慈烺带着南京朝廷当前的一众实权大臣议定并亲自部署了江北防线,解决了这一迫在眉睫的要务之后,又领着他们祭拜了凤阳皇陵,然后才开始起驾南下,准备登基,继承大统。</p>

堂堂大明王朝,连一支可用的强兵都没有,北伐之事,如今自然是无从谈起了。</p>

毕竟,没有兵马作为后盾,高弘图所谓的减免田租,收拢人心,以及猜测中的山东,北直隶义军群起,喜迎王师,便都只是毫无根基的空中楼阁罢了。</p>

董学礼所部虽然只有两千兵马,但他的背后是十几万顺军,在李自成山海关大败之前,便是四大总兵中实力最强的高杰,也不敢贸然北上。</p>

不过,出兵北伐虽然暂时搁置了,但朱慈烺也借着这次虚张声势,将南京朝廷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了整军备战,北伐复国之上。</p>

这其中的关键,便是他这个不久之后的一国之君,是否真正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否则,所谓的北伐,便只能是一个永远落不到实处的口号。</p>

同时,他也是借着这个机会,告诫南京群臣,今后建言献策,务必实事求是,不要再言大明尚有数十万雄兵之类的笑话了。</p>

不仅如此,朱慈烺还乘胜追击,立刻提拔了一批能臣干将,以示君恩。</p>

周世显,陈福,常登贵,林永安,以及一开始突围出北京城的另外二十二骑,这些原本地位不高的从龙元勋和南京众臣中,表现得最为忠心的史可法,位高权重的徐弘基,反应敏锐的马士英等人,也直接得到了提拔重用。</p>

而此前表现平平,既没有和史可法一样数次带兵北上勤王,也没有徐弘基那样的深厚资历,更没有马士英这么敏锐,抓住了转瞬即逝的机会,反而是在拥福拥潞上横跳的那些大臣们,便毫无意外受到了冷落。</p>

当然,其中的不少人,今后朱慈烺也都是要用的,只不过现在他还得敲打一番,让他们知道今后面对新君的时候,要如何做。</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