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竹签(1 / 2)

加入书签

 海景餐厅内的话题仍在继续。</p>

但餐桌上的两人已经全放下了筷子,神态上无论是曹明志的漫不经心,还是骆有梅的紧锁蛾眉,现在全变成了专注而认真。</p>

“《射雕》正在热映,《神雕》已经开机,查先生目前红的发紫啊。”</p>

76版《射雕》在佳艺电视台播出后大火,接着便紧锣密鼓的筹拍起了《神雕》。</p>

只是随着佳艺倒闭,这两部剧被TVB雪藏,后世难以见到了。</p>

无论是小说,还是社论,其实相对公众来说,圈子还是比较小。</p>

在此前,和金镛齐名的小说家太多了,就连后世名不见经传的萧逸,现在和他都有“南金北萧”之说。</p>

两者水平上有点类似“南乔峰北慕容”,李清源看过后者的《白如云》,觉得这位先生的风格典雅婉约,像言情多过武侠。</p>

可如果放在大荧幕上,言情风格更适合改编,纯粹的武侠则相对要弱一筹。</p>

所以,当第一部改编的连续剧出现,金镛才展示了他的长篇笔力,由此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p>

李清源感叹一声后,接着道:“石油危机后,经济正在快速复苏,股市已经回暖,可香江的民众却多数不知道这个消息,而股民同时也缺乏指导性意见。”</p>

“查先生这么红,不如利用现在的热度,为香江做出一份贡献吧。我有一个提议……”</p>

说着话,李清源拿起竹签,又串上了一块寿司,竹荚鱼包裹着鱼子酱,初入口略酸,随后是鲜甜的后味儿,颗粒爆开后,仿佛有种海水倒灌在嘴里的味道。</p>

“当舆论形成一致,《信报》又迟迟未发声,加上有意识的推波助澜,我们就成为了众矢之的。”</p>

“我们做出回应的那一天,发行量一定远超平时。”</p>

“而这时候,关注此事的香江民众,会发现他们看到的,并不是《信报》对此事件的立场,而是一个连载的专栏。”</p>

李清源笑了笑:“嗯,专栏的名字,可以叫《围炉煮酒话金镛》,从10万块办《明报》开始说起,替查先生算算经济账,也不算背离财经方面的初衷。另外也讲讲这些年,他和妻子经历了几多风雨困苦,才有如今的成就!”</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