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与虎谋皮(1 / 2)

加入书签

 傍晚,西城。</p>

袁谭抓酒杯饮闷酒,从个人理智上来说,以及此前二袁相争的事例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兄弟内斗一定不会有好下场。</p>

可他觉得自己不比袁尚弱多少,比起袁尚的斗勇,性格宽和的自己更适合统御河北。</p>

只觉得吃亏在母亲早亡,他与袁熙年龄相近,生下他们后袁绍为母亲守孝三年。</p>

那段时间党锢风暴十分残酷,袁绍三年孝期结束又连着给早亡的嗣父守孝三年。</p>

连续守孝六年被人称赞,也有党锢中被迫害的士人因此诟病袁绍的圆滑。</p>

六年孝期之后,续娶妻子后才生下袁尚。</p>

彼此成长环境外部环境不一样,父母养育的环境也不一样。</p>

袁尚几乎是在乱世里成长的,壮硕而俊朗的姿貌,父母的疼爱,使得袁尚比之袁谭更为果断、自信。</p>

这种性格在袁谭眼中更适合统御士兵,而非人主。</p>

袁谭几杯闷酒下肚,气恼之余将酒杯砸在地上。</p>

那孙家子算什么东西?</p>

孙坚能征善战又如何?还不是辛苦奔波拼杀,拜在袁术麾下当爪牙?</p>

孙策又如何?还不是背叛袁术,阴谋获取了江东之地?</p>

这个叫孙谦的少年出身微寒,更无名师,连袁氏门生故吏之后都算不上。</p>

凭什么介入袁家是非?</p>

这种事情难道袁涣看不明白?</p>

袁涣海内名士、能臣,公卿之后,汝南袁氏的同宗,陈国袁氏的领袖。</p>

这样的人物,都三缄其口,不发表意见。</p>

你一个名不经传的寒门庶子凭什么叫嚷!</p>

舟船上,黑熊捉一块木炭在木板上绘画素描,勉强画出蔡贞姬的眉目五官。</p>

脚步声靠近,他回头就见宣良、刘晔端着饭菜走来。</p>

他丢掉木炭拍拍双手,起身接住宣良递来的碗,三个人端碗盘坐在地吃红糖黄米饭。</p>

刘晔瞥一眼木板上的少女画像,笑了笑:“公子亦有思念之人?”</p>

“劫持袁涣时偶然所见,是一位温婉坚韧的淑女子。”</p>

黑熊吃一口清甜黄米饭,露出笑容:“出乎预料,袁尚比我预想的有才干,难怪受河北人拥戴。奈何还是少了最关键的那一分狠辣,我已再三提醒袁本初命不久矣,他还是不肯先下手。”</p>

趁着袁绍还有余威,剪除袁谭的羽翼即可,再怎么也能保住袁谭的命。</p>

毕竟袁绍目前也就五十二岁,生活优渥,或许对当世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愤懑积郁生病罢了,不难撑过去。</p>

袁绍强撑着,或许他自己相信自己能撑下去,身边人也跟着相信了。</p>

刘晔吃一口黄米饭,他也是吃过糖的人,不觉得惊奇。</p>

吃了几口,刘晔才说:“那公子可是要离开河北?”</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