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内功小成(1 / 2)

加入书签

 自从黄巾军进入渔阳以来,很快下面的村庄,也就是大汉的“里”,便陆续有黄巾来了。</p>

按照许辰制定的结构,自己治下原每个里都会安排十名黄巾落户,使十人自择一人任什长,于是原本大汉的“里”就变成了黄巾的“什”。</p>

名称的变更,也意味着属性的变更。</p>

原本作为大汉基层行政单位的“里”,变成了黄巾基层军事单位的“什”。</p>

其上大汉的“乡”,则又变成黄巾的“屯”,这屯则是从十个什中择一什长任屯长。</p>

随着这结构铺开,则黄巾治下每一个军屯都屯有黄巾百名,下治十什,也就相当于治大汉十“里”的人口。</p>

按照汉朝百户一里的规定,则黄巾一屯治有千户,若是以一户四口之家为基础,则一屯治有人口约四千,当然这四千人口里包含着老弱妇孺,真正青壮可能只有一千不到。</p>

而渔阳虽是幽州大县,但幽州总体人口稀少,渔阳一县也不过六七千户而已,最终黄巾也只在渔阳设立军屯七个。</p>

这七个屯还塞不下许辰放归的三千余黄巾,如今也只是暂时安置着。</p>

而且所谓一什,也未必就一定要编入十個黄巾,等到时日过去黄巾的治理趋于稳定,那么每一什留下一个黄巾甚至也足够。</p>

届时随着地盘逐渐扩大,这放归的三千多黄巾不断分散出去,也就相当于三千多个什,三百多个屯。</p>

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状态,随着战争的脚步,黄巾定然也会有不少损耗,但只要这个组织结构还在,就能不断的充实人员。</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