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奶业(1 / 2)

加入书签

 奶牛场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p>

由于长期的封闭,我国在优质高产奶牛繁育技术方面总体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20多年。</p>

奶牛数量少,品种差,单产低。</p>

全国两千多家乳品企业大部分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奶源生产基地。</p>

但国内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国民的消费能力、对奶制品的需求也是快速增长。</p>

2001年,农业部发表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奶牛进口的关税大幅降低,此外,还有有一系列的项目资金扶持。</p>

从此,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进口奶牛高峰。</p>

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进口奶牛,通常都是以千和万为单位,来势凶猛。</p>

想到这,郭阳好奇的问道:“陈书记,国家现在政策这么好,你们这两年就没有进口奶牛的计划?”</p>

陈书记眯了眯眼,道:“怎么,苜禾有进口奶牛的计划?”</p>

郭阳没有急着否认。</p>

看他这样,陈书记叹了口气,“这两年国内进口奶牛过于疯狂了,市场利好加上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纷纷给补贴,贷款贴息,来刺激农牧民购牛。”</p>

“哦?怎么说?”郭阳也想通过畜牧企业来了解一些行业内幕。</p>

“市场过于疯狂,今年还没结束,用于进口奶牛的隔离场业务就已经排队到了明年底。”</p>

说到这,陈书记瞥了眼郭阳。</p>

“所以,即使苜禾农牧要进口奶牛,排队也得等上一年时间。”</p>

“而且今年和明年农业部已经批准的从新、澳两国的进口奶牛数量就超过了11万头。”</p>

“但据我们掌握的信息,澳国共有奶牛180万头,但一类优种只有50万头,而我国进口的大多都是二类三类。”</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