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六部之主,天子剑出!(2 / 2)

加入书签

而那后来,锦衣卫去捕杀江彬,还是持杨一清这个陕甘总督的手书,顺利将其诱杀。</p>

朝堂序曲。</p>

算是由此人展开。</p>

“陛下,弘治十五年,杨一清是由前兵部尚书刘大夏举荐,才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p>

谢阁老出言提醒道。</p>

官场。</p>

虽然是人走茶凉之地。</p>

但是这种举荐之恩,却是不能不报的。</p>

在刘大夏诏狱中咬舌自尽后,文武百官躲之不及,杨一清却不做避讳,为刘家一门收的尸,下的葬。</p>

知恩图报不假。</p>

可那时陛下态度莫名,就敢做出这举动。</p>

这样的人,倘若登上高位,难免让人担心是否会做出逾矩之事。</p>

“君不疑臣,阁老,多虑了。”</p>

朱厚照摇摇头道。</p>

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p>

若臣疑于君而不反,复为君疑而诛之。</p>

若君疑于臣而不诛,则复疑于君而必反。</p>

这不必怀疑什么。</p>

“圣心浩荡,臣心悦诚服。”</p>

谢阁老面露愧色,躬身道。</p>

君臣之间的事。</p>

陛下比自己更清楚。</p>

“既然如此,就点杨一清为吏部尚书吧。”</p>

朱厚照颔首道。</p>

众人心生感慨,这杨一清,转来转去,还是转到了这翰林官途之上。</p>

“兵部,和工部,阁老们有人选吗?”</p>

“回陛下,以梁储、杨廷和之才,同样能胜任兵部尚书、工部尚书之职。”</p>

李首辅保持恭敬,继续道:“不过国朝大贤如繁星,兵部左侍郎许进,亦是兵部尚书人选。</p>

工部左侍郎曾鉴,进工部尚书,亦是可行。”</p>

许进。</p>

是天顺八年进士。</p>

四朝老臣。</p>

曾鉴。</p>

是成化二年进士。</p>

三朝老臣。</p>

能力不错,可是,两人年岁大了些。</p>

一人是正统二年生人,至今六十有八,一人是宣德九年生人,至今七十有一。</p>

这把年纪,见识、能力、功劳,委以一部尚书为任,都能担当得起。</p>

可谁知道,两人还能活几年呢。</p>

“就以梁储为兵部尚书,杨廷和为工部尚书吧。”</p>

朱厚照嘴角抽搐道。</p>

不论是内阁,还是六部,都该年轻化。</p>

随便委以重任,容易因劳累过度而死不说,还耽误国朝政务。</p>

“臣遵旨!”</p>

三阁老行礼道。</p>

自此。</p>

六部尚书之位重新落定。</p>

吏部尚书杨一清。</p>

户部尚书刘成学。</p>

礼部尚书张昇。</p>

兵部尚书梁储。</p>

刑部尚书闵珪。</p>

工部尚书杨廷和。</p>

诸事已毕。</p>

阁老们和牟指挥使、黄督主、孙督主告退。</p>

在踏出殿门时,耳朵微动,听到毕云的恭禀声。</p>

“陛下,太主有感国朝艰难,愿与万民同甘共苦,特献上一千两百顷良田。”</p>

……</p>

国朝九卿新增了三位。</p>

内阁次辅大臣刘健主持国朝清丈田亩国策。</p>

圣旨连连。</p>

举国沸腾。</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