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红星机械厂(2 / 2)

加入书签

最后,在前几天的会议上,经过多次的扯皮争执和讨论之后,国防部和五机部终于确定了启动方案,那就是挑选五个具有代表性的三线厂,作为试点进行军转民改革,然后进行全国推广,而红星机械厂就是这五个厂子里面情况最糟糕的那个。</p>

在王烨的记忆中,最后是五机部和国防部派出了联合调查组,进入这五个厂子指导军转民事宜,结果只有位于川渝的一家发动机厂转型成功了,其他都失败了。</p>

“产品!工厂只有生产才能生存,所以产品是核心。”</p>

“但是什么产品,才能帮助执行军转民政策的红星机械厂脱离困境呢?”</p>

走在路上,这个念头在王烨脑海中萦绕不绝,直到他回到寝室。</p>

现如今华夏经济才刚开始发展,所以哪怕华清这样的华夏最顶级高校,整体条件也是比较艰苦的,就比如住宿的宿舍,还是拥挤的八人寝。</p>

不过因为毕业答辩在四月中已经完成了,所以寝室里目前算上王烨也只剩下三个人。</p>

至于王烨的那些舍友,也都是各有各的去处,毕竟华夏刚恢复高考没几年,就连大学生都还是个金贵东西,更不用说华清的研究生了。</p>

有人留校读博、有人进入国家部委、有人公费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出国留学、还有人进入了那些刚进入国内的跨国企业等等,最差的都是去了省厅工作。</p>

果不其然,王烨推开寝室门,发现剩下那两位都在寝室。</p>

右手边那位名叫李泽,正带着耳机听着索尼牌随身听,优哉游哉的靠在椅子上抱着一本金庸全集看,在现如今这个时代,随身听可是个稀罕玩意儿,用售价形容都是侮辱了,因为这玩意儿根本就是有价无市!</p>

毕竟价值一百多美元的东西,能进入国内的微乎其微,除非是家中有国外的亲戚赠送,或者某些涉外部门或者创汇单位外出公干,用从黑市上辛辛苦苦兑换到的美元购买,才有可能获得一个。</p>

但是罕有人这么做,毕竟哪怕是出国公干,因为国家外汇稀缺、国内收入整体较低等原因,每个人每天的生活费也不过三五美元,哪怕出去一个月的全攒下来,也不过一百多美元,用这笔钱完全可以购买一件大家电,比如冰箱彩电之类的,谁会用来买随身听?</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