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偷梁换柱(1 / 2)

加入书签

 写完了!</p>

苏闲不知道自己这个猜想,是不是那位洪武皇帝的心里想法。</p>

但在“朝官们”都去劝阻求情,甚至拿着“不可滥杀无辜”、“空印是无奈之举”的等等说法下。</p>

自家父亲再去添一篇类似的,肯定没有半点用。</p>

相反还是助长那位皇帝,愤怒之火的柴薪。</p>

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这篇,反其道而行之!</p>

毕竟。</p>

谁不想听好听的?</p>

但愿这“童言无忌”真能起到作用。</p>

苏闲再度看了一眼自己所写的这篇奏疏。</p>

其实。</p>

他写的这些,并不全。</p>

因为空印案所涉及的缘由,远远要比自己写的这些要更多。</p>

甚至空印案的后果,也远远不是“杀戮过多”那么简单。</p>

其最后带给百姓的,甚至也不是洪武皇帝所想的官吏清明。</p>

而是更加光明正大的贪污。</p>

可以说。</p>

此案,最大的好处,便是洪武皇帝在官员之间立威,也让天下百姓知道了,今时的大明,和十年前的“以宽失天下”的大元……</p>

根本不同。</p>

当然,元以宽失去天下,可不是对百姓宽容,而是对贪官污吏的纵容!</p>

至于这些没写完的。</p>

苏闲心念一动,自然是交给了自己的父亲。</p>

如今自己才六岁。</p>

为这个家去奋斗,努力的,也不应该是自己。</p>

想到这儿。</p>

苏闲又是灵机一动。</p>

“无论如何,总该留点钩子才对。”</p>

如果鱼饵算是这篇奏疏。</p>

那洪武皇帝上不上钩,还是两说。</p>

要让父亲脱离这“空印案”,也得让他使出自己的本事。</p>

很快,他在最后又补充道:</p>

【然陛下今日所为,虽大开杀戒,是为百年乱世之中,树大根深顽固腐朽之豪绅贪吏!】</p>

【但以空印为始,血案爆发,各地运送之官员,大多却都是不得已为之。】</p>

【陛下可曾想过,空印案后,又有何改善善后之策?】</p>

【能让空印前后之弊端,就此一扫而空?】</p>

这疑问刚一落定。</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