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解(1 / 2)

加入书签

 百姓!百姓?</p>

苏闲的话,朱雄英或许是因为年龄太小,听得似懂非懂。</p>

但是。</p>

对于此刻的朱元璋而言,却犹如洪钟大吕!</p>

像是给他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p>

他听的聚精会神,心神专注。到最后,更是忍不住的闭起眼睛,在心里面开始仔细盘算。</p>

空印案难以善后。</p>

就如同他担心,会像苏闲说的那样,各地借着“损耗”,开始光明正大的加大征收税粮,这样一来,朝廷中枢满意了,地方官府更满意了。</p>

只能苦一苦百姓,摊派这些损耗了。</p>

可问题是,地方官府若是无休止,多少损耗又是个头?</p>

但现在。</p>

却多了一个天下百姓。</p>

对啊!</p>

一年交多少税粮,百姓自己是清楚的,只要保证基层百姓的税粮份额不出乱子,那官府贪没贪,自己不是心中有数?</p>

百姓,也有留底,甚至让官府盖印的权利!</p>

只要拿好这些留存,税粮多少,就是“明码标价”。</p>

以后朝廷再核查的时候,如果地方官府使诈,还可以反过头来,查百姓的完税凭证……</p>

“不对,不对……一点儿都不对!”</p>

突然。</p>

朱元璋从欣喜的状态中回过神,他似乎琢磨出了什么,看向朱标。</p>

“差点被他给忽悠了,咱可是规定了,官府征收百姓税粮的时候,是会给百姓完税凭证的。”</p>

“要不然,天下百姓那么多,那些官府的胥吏,今天来收一次,明天再张开大嘴,说你没缴又来收,这不是混账事?说都说不清楚,百姓不全乱了?”</p>

闻言,朱标也恍然点头,是这个理。</p>

听苏闲的样子,好像是准备往这方面扯。</p>

“嘿!咱现在可算是明白了,这纯粹是他那个小娃娃的臆想?”</p>

朱元璋反应过来,“是不是谁给他说了能找到办法,就能让救了那苏贵渊,所以他才一拍脑袋,信誓旦旦的来说了这些?”</p>

“到底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却连这基本的情况都不知道?”</p>

朱元璋有些恼火。</p>

但是,他却不知为何,生不起气来。</p>

现在他倒是相信,那奏疏的确是那孩子自己想出来的。</p>

敢情是……</p>

从头到尾,咱们都相信这世界上真有所谓的“两全其美”之法,可以善后空印案。</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