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山里(1 / 2)

加入书签

 贵省毕市,

关山区池河峡谷的一处无名山上。

因为这座山大多数由石头形成,所以当地人也称之为碣山。

此时,太阳刚刚升起,山上的几处地方,也开始飘起了袅袅的炊烟。

炊烟缓缓上升,和萦绕在山峰上的晨雾相连接着,仿佛这座没有生命的石山是会呼吸一般。

如果有外人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感慨此番景色之美。

不过在这美景下,却也隐藏着很多的辛酸。

这些炊烟标志着住在这个山上的山民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在一天开始之际,他们需要早起烧柴做饭。

一顿早餐,一顿午餐。

午餐一般都是蒸的自己家做的干粮。

在蒸好之后就会把这些干粮放在一个布袋里面,然后随身携带着进山,直到晚上才会回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千百年来,他们都是这么生存下来的,一代传一代。

他们每天都会进山,然后在山上采摘一些山货,然后再看看昨天放的陷阱,期盼着能抓到一些动物。

山货和晒干的动物皮毛,也能下山去外面卖一些钱,然后买一些其他的日常用品。

就在这样的喧嚣中,大人开始进山,而家里的妇女则是做一些针线活,用以贴补家用。

家里的小孩也不会落下,通常他们都会帮着做一些轻松活,比如晒柴火和挑水等。

···

毕连山还是如往常一样,在天微亮就开始起床,然后煮好了饭。

然后趁着煮饭之际,把家里的那些力所能及的活都干完了。

在这个城市里的孩子都还在玩泥巴的年纪,他已经能体会到家里的不容易了。

特别是在供他上学之后,他父亲肩膀上的担子就又更重了几分。

他父亲并没有抱怨什么,更没有让他弃学回来家里帮忙,只是让他安心读书就行。

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五年多了。

还记得五年多以前,那个戴着眼镜的校长,亲自上门来劝说父亲让自己去读书的场景。

当时听说这个校长是从外面来的时候,村里的人还挺新奇的。

不过在听到这个外来人让他们送孩子去上学之后,大多数的山民都是摇了摇头。

原本他父亲也是极力反对的,不过后来校长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想法:

“你是想让你的后代,永远地留在这里吗?”

父亲坐在门口的石墩子上,一连抽了几根自制的旱烟之后,最终才决定送自己去读书。

也因此,即使这几年家里困难了许多,毕连山也没有跟父亲提过辍学的事情。

不仅是因为他喜欢读书,更是他想像校长说的那样,改变命运。

自从上学以来,他最喜欢的就是在下课之后,听着校长讲着外面的故事。

所以他不想以后永远地留在这大山里面,每天面对的都是黄褐色的土地和陡峭的山路。

更不想让他的子孙面对这些。

甚至,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理想,他想改变村里的现状,让每个人都能读起书。

甩开了脑海中的那些想法,毕连山熄灭了柴火,然后从热锅里拿出了两个馍馍。

现在时间已经快来不及了,他把一个拿在手里,准备边走边吃。

另一个则是放在袋子里随身带着,留着中午吃。

然后挂上自己的小布包,他便出门去了。ъiqugetv.net

这个布包还是他刚上学那会儿,他娘给他亲手缝制的,现在里面放着他最爱的。

这些据说都是外面的好心人捐赠的,据说这些都是城市里的学生们用过的。

不过这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因为里面的知识是最重要的。

再说了那些大多都和新的一样,所以他也格外的爱护,每次打开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

他想像大城市里的那些学生一样,爱护。

“注意安全。”

“好的,爹你也是。”

刚出门,他便遇到了隔壁的杨叔进山。

在看到他之后,杨叔照样是调侃了他一句:“哟,山儿,又开始坐班去啦。”

“杨叔,我那是去读书的。”

因为听说他们这些去读书的孩子,每天就是坐在班里待着,所以村里人都调侃为那是坐班。

每次听到这样的调侃,毕连山总是非常认真地解释道。

听到他的话,杨叔也不反驳,而是笑着摸了一下他的脑瓜,然后两人便朝着村外走去

沿着前人开辟出来的村道走了一会儿之后,两人才分道扬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